【ITBEAR科技資訊】7月11日消息,人形機器人成為本次人工智能大會的熱門話題。眾多企業(yè)和單位,如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達闥、復旦大學等,展示了他們的人形機器人技術,這些機器人通過協同控制完成了統(tǒng)一動作,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
特斯拉的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也首次在國內亮相,與中國產機器人一同展出,使得不少投資人預測“2024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元年”。與去年相比,今年展出的人形機器人在產品觀感上有了顯著進步,而且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è)的加入,這些機器人產品預計將會更快速地進行迭代和量產。
然而,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到工廠的普及過程仍然漫長。盡管特斯拉的Optimus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的行業(yè)標桿,能夠模仿人類進行一系列動作,并在特斯拉工廠開始“打工”,但要想讓這種智能設備進入普通人的生活,還有相當長的時間。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主要聚焦于學校、工業(yè)、展廳等,而家庭、醫(yī)療等應用場景則相對較少。這主要是因為在工業(yè)和商業(yè)服務場景下,人形機器人的商業(yè)化已經得到了一些驗證機會。然而,從長期來看,人形機器人的目標還是要走進千家萬戶,為家庭場景提供相關服務。
AI技術正在補全人形機器人的最后一塊拼圖。大模型的應用通過從大量文本和圖像中學習,為機器人提供常識性知識,增強其通用性。例如,Figure 01人形機器人通過OpenAI提供的視覺語言模型(VLM)實現了感知、決策和執(zhí)行一體化的端到端處理,顯著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在產業(yè)鏈方面,人形機器人的降本和國產替代也成為關注焦點。關鍵零部件如減速器、絲杠等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既是降本的主攻環(huán)節(jié),也是國產替代的重要方向。中國企業(yè)已經在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并逐步推進智能化提升和應用場景落地。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業(yè)內有著2萬美元是大規(guī)模推廣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門檻的說法。然而,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硬件成本仍然較高,需要整個產業(yè)鏈的努力來降低成本。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產業(yè)鏈的完善,人形機器人有望加速進入商業(yè)化階段。
雖然人形機器人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從實驗室到工廠的普及過程仍然漫長。隨著AI技術和產業(yè)鏈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有理由期待人形機器人在未來能夠更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