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國慶假期期間,短視頻平臺上涌現了大量“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這些視頻銳評堵車、假期等熱門話題,甚至包含不雅謾罵,引發廣泛關注。部分網友對此信以為真,并在雷軍的微博評論區留言詢問,雷軍則以三個“憤怒”的表情回應。
這些AI配音視頻,尤其是惡搞名人的內容,往往會捏造言論,混淆視聽,給當事人帶來困擾。在雷軍的案例中,盡管其本人在科技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但仍難以避免被此類視頻波及,名譽受到潛在損害。
使用AI技術編輯合成他人的聲音影像,其背后的法律風險和社會危害不容小覷。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AI合成內容讓普通人難以分辨真偽。一旦這些合成內容被惡意傳播,不僅會對當事人的名譽造成損害,還可能引發一系列法律糾紛,涉及侵犯肖像權、名譽權等。
對于明星和名人而言,名譽是其在商業領域和社會中的重要資產,被惡意詆毀和惡搞可能影響其商業形象,進而導致經濟損失。而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如果這種現象泛濫,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惡搞的對象,社會秩序和公序良俗將受到挑戰。
“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不僅限于娛樂消遣,其背后潛藏的法律和社會問題不容忽視。換位思考,如果我們自己成為被惡搞的對象,在網絡視頻中說了一些自己沒說過的話,做了一些自己沒做過的事,甚至被廣泛傳播,可能會面臨名譽損毀、法律糾紛等嚴重后果。
近年來,AI“深度偽造”技術頻頻引發爭議,從編造謠言到損害他人名譽,再到數據污染、內容造假、知識產權侵權等一系列亂象,無不凸顯出對該技術加強約束和規范的緊迫性。
AI技術理應為社會帶來更多驚喜和美好,而非成為編造、傳播不實信息的工具。唯有給迅猛發展的AI技術套上法律的韁繩,降低AI生成內容所隱藏的風險,讓AI演繹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進行,我們才能真正享受新興技術帶來的便利,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良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