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網絡上流傳著大量假冒雷軍發言的視頻,內容涵蓋堵車、調休、游戲等熱門話題,言辭激烈且不乏粗俗之語。然而,真相是這些發言并非雷軍本人所言,而是借助AI配音技術制作而成。目前,相關平臺已開始逐步下架這些虛假視頻。
自古以來,虛假信息便層出不窮。如今,在人人皆可發聲的時代,信息與新聞的界限愈發模糊,真假難辨的消息與洶涌的情緒交織,使得輿論場波譎云詭。
如果說過去的造假只是初級階段,那么AI技術的發達則開啟了深度偽造與低價量產的新紀元。換臉、換聲、換動作,無所不能;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無中生有。當定制整套虛擬形象只需幾千元,當尋常軟件能分分鐘生成一批內容詳盡、真假難辨的文章,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假信息的激增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無論是政要官員、商界精英還是明星歌手,都無一幸免。流水線式的造假不僅侵犯隱私、混淆公眾認知,更潛藏著巨大的風險。《2024人工智能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偽造欺詐增長了3000%,僅今年上半年,AI詐騙案的案值已超過1.85億元。
信息最終作用于人,傳播媒介的迭代總會對受眾產生深遠影響。技術進步帶來了“信息的洪流”與“選擇的苦惱”,這也要求人們具備基本的媒介素養,對于網絡熱點及吸睛信息,不可盲目相信、輕易轉發。更需有意識地優化媒介使用策略,平衡信源、打破“繭房”,改善“信息偏食”、拒絕“偏聽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