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國內混動汽車市場出現了一種獨特現象:部分國產混動車型盡管油箱體積不小于傳統燃油車,卻依然能夠獲得綠牌資格。這一反常現象背后的推手,正是這些車型所搭載的大容量電池。這些電池容量從10度起步,高配版本甚至達到20度,更有部分增程式汽車配備了30度電池包。大容量電池使得這些車輛能夠主要依靠電力行駛,一些新能源車企更是巧妙地將純電續航設定在55公里以符合補貼標準,如今則進一步提升至80公里起步,同時油箱容量也驚人地擴大至65升,這一操作策略讓國外車企感到困惑。
然而,面對這樣的市場趨勢,為何合資品牌并未選擇跟進增程式技術以獲取綠牌和補貼呢?原因在于,全球頂級的汽車制造商普遍視增程式技術為落后的方案,認為其發展方向與汽車行業進步背道而馳。因此,德國、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的汽車強國企業,均不愿為了區區補貼而倒退至增程式汽車的開發。
這一現象凸顯出國內外汽車企業在技術路徑選擇上的顯著差異,同時也反映了國內混動汽車市場在政策引導下的獨特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