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特斯拉的發布會再次點燃了Robotaxi的熱潮,盡管這一概念并非新鮮事物。發布會上,特斯拉揭曉了兩款面向自動駕駛時代的車型:Robotaxi和Robovan,預計將于2026年投產。這一消息無疑為自動駕駛領域投下了一顆“震撼彈”,盡管技術細節尚未詳盡披露,但已足以吸引外界的目光。
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將為出行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乘客或許只會感受到車內多了一個空位,但對于網約車平臺和駕駛員來說,這卻預示著無形的壓力。隨著汽車逐漸脫離人力駕駛,基于Robotaxi的自動化服務體系有望取代傳統的網約車模式,后者或將面臨顛覆。
盡管Robotaxi的概念已存在多年,且曾掀起一陣熱潮,吸引眾多自動駕駛公司和資本涌入,但由于技術落地、市場接受度、法規和標準等方面的阻力,無人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長期處于演示階段。如今,只有少數公司如百度Apollo旗下的蘿卜快跑獲得了試運營的資質。
不過,隨著端到端大模型的引入,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效率已顯著提升。許多造車新勢力也借此完成了從高精地圖到AI大模型的蛻變,具備了L3級甚至更高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些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使他們開始積極布局Robotaxi。
面對Robotaxi的浪潮,網約車平臺并未坐以待斃。他們選擇與自動駕駛公司和車企合作,共同打造Robotaxi生態圈。例如,滴滴與廣汽埃安合作成立安滴科技,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于2025年推出首款商業化L4車型。高德地圖也與AutoX展開合作,在上海啟動了無人駕駛網約車體驗活動。
這種合作模式使網約車平臺能夠充分利用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優勢,加速無人車的落地和商業化進程。同時,他們也在積極探索自動駕駛時代的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體系,以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
然而,Robotaxi的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法規、技術落地、商業化、市場接受度以及事故后的責任認定等。在這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前,網約車平臺仍有機會利用自身優勢與車企合作,加快Robotaxi的推進。同時,他們也在積極探索獨立打造Robotaxi商業閉環的可能性,以積極布局未來。
對于網約車司機而言,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無疑將影響他們的就業。然而,新事物的發展往往也伴隨著新的就業機遇。無人駕駛車輛需要遠程監控人員,這可能為司機們提供一種新的就業出路。或者如馬斯克所設想的那樣,個人可以購買Cybercab并在閑置時共享給出租車平臺,從中獲得收益。
總之,駕駛無人化是大勢所趨。無論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公司還是新興的AI智能汽車公司,都在積極布局Robotaxi領域。出租車和網約車作為公共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都不希望被自動駕駛的浪潮所淹沒。他們正在積極應對挑戰,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體系,以迎接未來的無人駕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