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特斯拉近年來面臨的市場挑戰日益加劇,其新車型與新技術發布的“拖延癥”成為眾矢之的。盡管馬斯克頻頻放出大招,如入門版車型Model 2和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但市場期待值已顯著下滑。
Model 2的發布歷經數年炒作,卻遲遲未能量產,導致其市場新鮮感消磨殆盡。相比之下,競爭對手如小鵬汽車推出的MONA M03,以相似的價格提供了更豐富的配置和更好的智能化體驗,使得Model 2的競爭力顯得黯淡無光。
與此同時,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雖然概念炫酷,但缺乏實質性細節和技術路徑的公布,讓投資者和業內人士對其落地能力表示懷疑。摩根士丹利的知名汽車分析師Adam Jonas在發布會后的評價更是直言其“令人失望且缺乏細節”。
特斯拉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受到了其頻繁“跳票”的影響。從CyberTruck電動皮卡到4680電池,再到全自動駕駛系統FSD,馬斯克的承諾與實際交付之間存在明顯差距,這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的執行力產生了質疑。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產品落地和執行方面顯得力不從心。以CyberTruck為例,盡管其技術難題相對較少,但量產過程卻異常艱難,且遭遇了諸多質量和安全問題。這表明,對于造車而言,工程問題的解決往往比科技理念的實現更為棘手。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如比亞迪在銷量上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超越,而特斯拉卻似乎更專注于炒作概念和維持品牌熱度,而非實際的產品落地和市場擴張。這不禁讓人擔憂,如果特斯拉的品牌和技術優勢被削弱,其未來市場地位將何去何從。
回顧過去,特斯拉曾一度通過成本控制和規模效應展現出無可抵擋的市場競爭力。然而,近年來其更傾向于炒作高大上的概念,而非實打實的產品和技術落地。這一策略的轉變或許讓特斯拉錯失了成為偉大企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