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2024年,全球汽車電子產業邁入了一個新時代的門檻,而中國在這一變革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多年以后,這一時間點的深遠意義或將逐漸顯現。
回望過去幾年,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經歷了劇烈的波動,從低谷到轉型再到重構,成為了行業的關鍵詞。中國市場的崛起,無疑是推動這一大勢的主要力量。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量在2023年達到了驚人的120.3萬輛,增長率高達77.1%。這一數據背后,是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強勁勢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的互相賦能,已成為中國出口的新亮點。
傳統上,汽車OEM與Tier1、Tier2的關系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造車新勢力不僅在汽車架構設計和零部件上帶來了革新,更在深層次上改變了整個供應商體系。這一變革的源頭,正是中國整車制造與出口的蓬勃發展。
以歐洲為例,自2019年以來,中國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增長了八倍,而歐洲車企在中國和歐洲的市場份額卻有所下降。這反映出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逐步增強,而歐美車企的品牌價值和消費者認知正在受到挑戰。
汽車正在變得越來越像“行走的數碼產品”。一輛新能源汽車如今擁有的軟件代碼量已經與智能手機不相上下,而自動駕駛汽車的軟件代碼量更是將達到數億行。在這一趨勢下,如果歐洲車廠無法適應這一變化,未來十年內可能面臨像手機品牌一樣被擠出市場的風險。
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汽車電子供應鏈中的崛起,并非偶然。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快速的產線擴建,為車載互聯和智駕算力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使得中國在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
在車載通信市場,中國新車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了70%,而全球平均滲透率還不到40%。這為中國在車載通信系統的發展上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優勢。同時,隨著各大車廠的整車架構逐步從分布式走向域架構,車載通信芯片的國產化率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智駕算力方面,中國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等紛紛推出了自研的智駕芯片,算力與性價比的平衡成為了新的競爭焦點。而中國在地域和道路系統上的復雜性,為自動駕駛算法和數據驅動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隨著LLM大模型的興起,智駕被認為是其最適合的落地場景。從L3到L4、L5的演進,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商業落地和權責認定的挑戰。而中國在這一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無疑將為全球汽車智駕算力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總的來說,中國汽車電子和整車制造的崛起,不僅僅體現在出貨量和用戶規模上,更體現在產業附加值和全球影響力上。在“軟件定義X”、“數據驅動X”的趨勢下,中國汽車產業正在以鋼鐵洪流之勢,推動著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的變革和發展。
面對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繼續以規模化經營為基礎,以用戶運營和數據場景化為切入點,為車企服務并創造更高價值。這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取勝的重要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