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強調,汽車智能化與大模型技術的融合具有歷史必然性。他指出,AI汽車在智能座艙的終極形態中將展現出強大的理解、記憶、邏輯和生成能力,而這正是大模型技術所擅長的領域。今年,搭載百度智能座艙的汽車預計將突破1000萬輛,標志著百度在車輛智能化領域的深度布局和與主要主機廠的緊密合作。
李濤進一步闡述,智能座艙的設計應基于大模型進行正向開發,而非簡單地將技術剪切、接入。他認為,座艙的終極形態將是一個具備獨立理解認知、學習能力的“車端智能體”,能夠自動化地為用戶提供情景感知和服務。相比之下,當前許多座艙設計仍局限于將Pad裝載上車,并將移動APP直接遷移到車機,這不僅可能導致用戶在駕駛過程中面臨認知負擔,還可能造成事故風險。
隨著AI技術和自然語言理解的進步,部分車載智能化系統已能泛化理解用戶的口語化表達。然而,李濤指出,語音交互次數并非越多越好。用戶頻繁使用某個功能可能既說明該功能的實用性,也反映出車輛整體設計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展望未來,李濤明確了智能座艙的下一個應用方向:全感融合。這將基于大模型的理解、記憶、邏輯生成能力做出全局規劃,然后全方位驅動各種應用進行深度協同和執行,使汽車機器人具備高度自動化和主動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