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面對技術變革與外部競爭的雙重壓力,中國汽車產業亟需加強合作與開放,避免閉門造車。在2024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多次強調,中國汽車產業應在數據、智艙、智駕、電子電氣架構及算力等關鍵領域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雖在“新四化”推動下逐步實現“換道超車”,但在車輛底層軟硬件能力及數據訓練算力方面,與特斯拉相比仍存在顯著差距。劉黎指出,特斯拉在數據訓練算力上已達到100Eflops,而我國大部分車企仍停留在百P級別,算力相差千倍。
鑒于這一客觀差距,劉黎認為,中國汽車產業難以僅憑單一車企之力與特斯拉抗衡。因此,他希望通過行業協會、地方政府及國家部門的支持,促使各家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
劉黎表示,神州數碼愿在數據共享方面發揮橋梁作用。他強調,若不進行數據共享,行業發展將受阻。在神州數碼的努力下,已有數家頭部車企表達出合作意愿,共同期待建立相關標準和機制。
神州數碼在汽車行業的深耕細作雖不為眾人所熟知,但其發展歷程卻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連。自2000年從聯想集團拆分以來,神州數碼在每一波數字化轉型中都深度參與,不僅在金融領域打造出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神州信息,還在汽車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去年,在劉黎的推動下,神州數碼將分散的汽車相關業務整合,成立了汽車BG,并引入了來自奇瑞、吉利、豐田等企業的專業團隊。同時,神州數碼還與訊飛、字節、阿里、華為等多家科技及芯片企業展開投資并購,準備在車端智能化、車企數字化及產業數據互聯等領域發力。
劉黎呼吁全行業開放合作,旨在彌補與特斯拉在智能化層面的差距,并希望中國車企能引領下一波智能汽車生態變革。他認為,中國車企在智艙領域有著廣闊的探索空間,應利用新的軟件和大模型,重塑汽車軟件架構和應用生態。
在智駕領域,劉黎堅信自動駕駛是未來趨勢。他提到,端到端技術范式的演進使完全自動駕駛成為可能,但如何通過計算硬件及傳感器的合并復用降本增效,仍是行業需共同攻克的難題。
端到端自動駕駛數據閉環的搭建、符合英偉達標準的國產智能駕駛芯片的研發、以及支持更多參數大模型部署的座艙芯片的開發,都是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廣闊探索空間。
在劉黎的倡導下,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的參與者們正逐步擺脫各自為戰的狀態,有望在未來共同開創令人矚目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