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韓國電池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SK On、LG新能源和三星SDI三大巨頭市場份額大幅下滑,陷入困境。SK On在過去十個財務季度持續虧損,2024年第二季度虧損額高達4601億韓元,負債累累。為應對危機,SK On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包括凍結高管年薪、削減福利和運營成本,并計劃與母公司及能源公司合并,以期實現盈利。
LG新能源和三星SDI的日子同樣不好過。LG新能源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0%,營業利潤暴跌58%。三星SDI的凈利潤和營業利潤也分別同比大幅下降。面對困境,LG新能源決定暫停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儲能系統電池生產線建設。
幾年前,韓系電池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占據主導地位,但如今市場份額幾乎減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電池產業蓬勃發展,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中國電池企業在技術和成本上的優勢,以及韓國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和技術路線選擇上的失誤,共同導致了這一市場格局的變化。
韓國電池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的缺失是其市場份額下滑的重要原因。過去十多年間,韓國電池企業將供應鏈外包,核心上游材料生產轉移至中國,導致產業鏈脆弱。同時,韓國企業過度專注于三元電池技術,忽視了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興起。歐美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逐步轉向磷酸鐵鋰電池,這對依賴三元鋰電池技術的韓國企業構成巨大挑戰。
中國市場對韓國電池企業來說也至關重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相比之下,歐洲和美國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出現下滑,政府也放緩了新能源建設進度。這使得主要依賴海外市場的韓國動力電池企業受到限制,不得不減少研發和擴產投資。
盡管電池技術仍在發展,但留給韓國電池企業的時間和空間已經不多。如果無法盡快在差異化細分市場或高端技術上找到突破口,韓國電池企業可能會錯失下一次行業革新的機會,被徹底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