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國慶假期剛剛落幕,多家車企便迫不及待地曬出了成績單,市場洋溢著一種車不夠賣的熱烈氛圍。鴻蒙智行、小米、小鵬汽車、理想等品牌紛紛宣布了國慶期間的訂單量,數據一片紅火。然而,市場的真實面貌遠比這些光鮮的數字復雜。
實際上,訂單量這一指標頗為虛幻,且目前廠商們對其的宣傳并未受到嚴格監管,導致訂單量與實際交付量常有不符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幾款訂單量與銷量嚴重背離的車型,它們無一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智界S7在2023年11月上市時聲勢浩大,被寄予厚望,奇瑞甚至傳出為其主動讓路的消息。然而,上市后的交付量卻遠未達預期,月均交付量與所投入的資源和技術支持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阿維塔12和騰勢N7上。阿維塔12雖然預定量突破4萬臺,但月銷量從未超過5000臺;騰勢N7上市24小時大定11687輛,但隨后兩個月的月銷量僅為2000輛出頭,遠未達到預期。
深藍G318和哪吒L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深藍G318上市后120小時內訂單突破1.4萬臺,但7月份銷量僅為2483輛,8月份進一步下跌。哪吒L上市35天訂單量突破3萬臺,但月均銷量也僅為5000輛左右。
小米SU7的情況同樣引人關注。盡管有傳言稱其上市僅40天就鎖定了10萬份訂單,但月均交付量仍維持在一萬輛出頭的水平,與訂單量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這種現象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頗為普遍,主要原因在于訂單量的虛報和產能不足。消費者在面對車企放出的驚人訂單量時,應保持理性,不必急于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