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固態電池,這一被視為能夠重塑電動汽車行業的技術,近期再次引發了廣泛關注。隨著多家車企和供應商紛紛宣布在固態電池研發上的新動向,固態電池量產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近。
固態電池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受到關注,科學家們不斷探索固態電解質材料,以期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進入21世紀,隨著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固態電池成為研究熱點。
固態電池的核心優勢在于其使用固態電解質替代了傳統的液態電解液,不僅提高了能量密度,還大幅提升了安全性。目前,已有不少車企和供應商開始積極布局固態電池技術,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實現量產。
其中,豐田計劃2026年啟動固態電池的生產,并在2030年后實現年產量9GWh。梅賽德斯-奔馳也宣布與美國電池初創公司Factorial Energy合作,共同開發新型全固態電池技術,預計將在2030年前實現量產。在中國市場,廣汽集團、上汽集團和寧德時代等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廣汽集團更是宣布計劃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
然而,固態電池的量產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盡管市場上已有產品宣稱搭載了固態電池,但這些產品大多是半固態電池,并未達到固態電池的理論性能。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指出,固態電池技術在三年內實現商業化應用是比較艱難的,但展望未來五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鏈的逐步成熟,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將變得更加現實。
廉玉波還表示,磷酸鐵鋰技術的許多工藝和經驗可以借鑒到固態電池的研發中,為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提供寶貴的參考。不過,即使在五年后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并開始大規模使用,其初期的應用仍將主要集中在高端車和高性能車上。對于經濟型車型而言,固態電池的普及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對于擔心現在購買電車會“過時”的消費者來說,其實大可放心。盡管固態電池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但短期內磷酸鐵鋰電池不會被淘汰。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磷酸鐵鋰電池和固態電池將并存于市場,根據不同車型的需求和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
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無疑是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目前仍面臨技術和成本的雙重挑戰,但每一次技術突破都讓我們離目標更近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耐心,同時也要對固態電池技術的潛力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