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比亞迪,這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巨頭,近年來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增長勢頭。最新數據顯示,其員工總數已突破90萬大關,相比之下,華為2023年全球員工數為20.7萬,騰訊二季度末統計為10.5萬人。這一龐大的員工數量,不僅體現了比亞迪的快速發展,也彰顯了其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回顧歷史,比亞迪的崛起之路充滿了挑戰與機遇。從2021年的28.8萬員工,到如今90萬人的規模,比亞迪在逆周期調節下,不僅未裁員,反而逆勢擴張,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贏得了“良心企業”的美譽。
比亞迪的財務表現同樣亮眼。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3011.27億元,同比增長15.76%,凈利潤136.31億元,同比增長24.44%。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持續創新和市場拓展,尤其是海外業務板塊的發力。
比亞迪的凈利潤率也實現了顯著提升。三年前,其凈利潤率僅為0.6%,而2022年則達到了4.2%。盡管與競爭對手特斯拉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比亞迪在國內車企中的表現已然出類拔萃。2024年6月,比亞迪甚至超越上汽集團,成為中國月度銷量最高的汽車集團。
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迅猛的發展,關鍵在于其策略的調整。通過優化銷量結構和提升產品均價,比亞迪實現了銷量和收入的雙重增長。同時,比亞迪在產業鏈上的全面布局也為其贏得了競爭優勢。從電池制造、芯片設計到電機研發,比亞迪幾乎掌握了每一個關鍵環節,這使得其成本控制能力遠超同行。
有人將比亞迪比作汽車界的華為,但兩者其實有著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華為以科技改變命運,而比亞迪則依靠制造業一路翻身。王傳福和他的團隊,在沒有大資本支持的情況下,憑借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一步步將比亞迪打造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
比亞迪的成功并非一帆風順。在汽車界開啟“跨界井噴”的年代,各種企業紛紛涌入汽車市場,但最終能夠留下的卻是少數。比亞迪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離不開其大量的研發投入。近年來,比亞迪的研發費用持續攀升,2023年更是達到了400億元,比特斯拉高出43%。
比亞迪的崛起也得到了國際資本的認可。2008年,伯克希爾旗下中美能源宣布入股比亞迪,芒格更是對王傳福贊不絕口,認為他既能解決技術問題,又能搞定企業運營,這樣的人他從未見過。如今,比亞迪的股價一度超越300港元,芒格在投資比亞迪這件事上大賺700億港元。
比亞迪的成功不僅改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格局,也打破了日本早年提出的大雁理論。隨著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比亞迪等一眾新勢力企業實現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將中國汽車推向了全球市場。
王傳福的雄心壯志不僅體現在比亞迪的業務發展上,還體現在他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上。他曾站在三峽大壩上表示,比亞迪致力于制造電動汽車,利用三峽大壩的水力資源轉化為清潔能源,以此促進環境改善。如今,雖然環境改善的效果難以量化,但中國新能源車的格局因比亞迪而發生了顯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