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汽車行業再次掀起波瀾,9月份竟有40余款新車扎堆上市,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狙擊特斯拉Model Y的“五人組”,包括蔚來首次下沉市場的樂道L60、黑科技滿滿的智界R7、入門即頂配的極氪7X、增程與純電并進的阿維塔07,以及煥新降價的智己LS6。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國內車企為何紛紛選擇“卷”起來?這一現象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行業邏輯?
首先,不卷的車企似乎都難逃厄運。阿維塔07上市不到24小時便迅速調整選配政策,提供電子后視鏡選裝及四驅動力升級選項,同時推出國慶大禮包以吸引消費者。智界也不甘落后,權益調整讓電池選配更加靈活,力求在市場中搶占先機。車企們紛紛調整策略,力求最大限度獲客,因為在這個市場,一旦銷量下滑,再想回升便難上加難。
以小鵬汽車為例,曾作為新勢力銷冠,卻因產品線策略失誤而幾近崩潰。痛定思痛后,小鵬推出MONA M03,以10萬出頭的價格提供620km續航和高階智能駕駛,迅速贏得市場認可。這足以說明,在這個內卷的時代,車企們不得不緊跟步伐,否則將面臨生存危機。
然而,高度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也讓車企們陷入了華山一條道的困境。除了樂道L60憑借換電優勢脫穎而出,其他車型在消費者眼中似乎“選誰都可以”。這種同質化不僅讓消費者選擇困難,也讓車企們不得不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和配置戰。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一些車企開始尋求差異化競爭。理想L6憑借其均衡的配置和精準的定位,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月銷2萬多臺,成為內卷市場中的一股清流。
盡管車企們紛紛尋求流量和關注度,但對標特斯拉等做法往往收效甚微。消費者并不容易被這些宣傳所打動,產品本身的實力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劉濤“漂移”入場的尷尬一幕更是提醒了車企們,流量雖好,但產品說話才是硬道理。
與車企朋友的交談中,我們感受到了行業的無奈與焦慮。車企們的“955”已變成“896”,比互聯網行業更加內卷。而這場內卷的結局,卻是無人能夠預知。車企們紛紛被市場綁架,只顧著追趕對手,卻忽略了市場的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