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探索新能源的征途中,一種名為鈣鈦礦的薄膜技術正逐漸嶄露頭角,它有望重塑太陽能電池的未來。這種技術不僅比傳統的硅片太陽能電池具備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還能大幅減少對大型太陽能發電場的依賴。
鈣鈦礦,盡管名字中含有“鈣”和“鈦”,實際上是一種晶體結構化合物,其通式為ABX3。這種太陽能薄膜技術因其出色的轉換效率而受到廣泛關注。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斯坦福大學教授朱棣文指出,鈣鈦礦電池的效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且其耐用性測試已超過15年,預示著其可能取代硅電池的前景。
鈣鈦礦技術的熱潮并非空穴來風。近期,寧德時代洽購一道新能源的舉動被視為其加速布局鈣鈦礦電池的信號。盡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并未考慮收購包括一道新能源在內的光伏企業,但寧德時代早已通過投資協鑫光電等方式涉足鈣鈦礦領域,并在中試線搭建、專利申請等方面取得進展。
同時,車企們也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已組建專業團隊,致力于提升鈣鈦礦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尤其是長城汽車旗下的極電光能,其研發的大尺寸鈣鈦礦組件穩態效率不斷刷新紀錄,展現出鈣鈦礦技術的巨大潛力。
然而,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量產仍面臨挑戰。盡管其擁有高光電轉換效率和輕薄透光的優勢,但其穩定性問題仍需解決。高溫和光照條件下,鈣鈦礦面板的退化速度較快,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因此,提高鈣鈦礦電池的穩定性和延長使用壽命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在鈣鈦礦電池的技術路線上,單結和疊層兩種結構各有千秋。單結電池路線商業化速度較快,但轉換效率提升有限;而疊層電池結構則有望實現更高的轉換效率。業內人士預測,未來3-5年內,鈣鈦礦電池面板有望實現商業化量產,并在五到七年內達到30%的轉換效率。屆時,硅基鈣鈦礦疊層面板將成為市場主流,結合硅和鈣鈦礦的優勢,實現更高效的光電轉換。
無論是單結還是疊層技術路線,鈣鈦礦電池都展現出了顛覆傳統光伏行業的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穩定性的提升,鈣鈦礦電池有望在未來成為太陽能領域的新寵兒,引領新能源革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