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國慶假期,不僅是民眾的消費狂歡,更是經濟走勢的風向標。證券時報記者深入市場前線,探訪了樓市、車市等多個領域,帶回了一線市場的鮮活報道。
在深圳的華為旗艦店,新車型的問世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推出的新車型市場表現亮眼,吸引了大量顧客前來咨詢和試駕。
與此同時,車市的“金九銀十”現象在今年愈發明顯,各大車企紛紛加碼促銷力度。比亞迪、理想汽車等新能源車企銷量屢創新高,顯示出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勁需求。
然而,在新能源市場的繁榮背后,傳統燃油車市場卻遭遇了寒冬。一家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透露,盡管門店推出了多項優惠措施,但銷量仍不容樂觀,部分車型的價格已接近成本價。
這種市場分化現象引發了行業的深思。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傳統燃油車市場構成了巨大沖擊,而汽車經銷商作為市場的重要一環,其盈利模式也亟待轉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上半年經銷商虧損比例高達50.8%,凸顯出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價格戰導致的銷售損失、庫存壓力以及資金鏈斷裂風險等問題日益凸顯。
政府和行業也應加強引導和扶持力度,推動汽車經銷商向更加多元化、服務化的盈利模式轉型。這不僅有助于提升經銷商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還能促進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國慶車市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的火爆銷售,另一方面是燃油車市場的萎靡不振。汽車經銷商作為連接車企和消費者的橋梁,其生存狀態直接反映了市場的冷暖。在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下,經銷商亟需尋找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