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鄭宇軒 仵靜文,授權轉載發布。
某個周五晚上,我準備吃點好的犒勞一下自己。
剛打開美團,就發現我開通美團會員價格從之前的15元/月,降到了4.9元/月。
本以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結果同事告訴我,她有段時間一直都是個位數價格買的會員,還給我看了訂單截圖:
為啥我買會員要15元,同事卻一直可以買到5元左右的美團會員呢?
對比之后,我發現,同事因為天天帶飯,所以很少點外賣;而我因為不會做飯,所以一天要點兩次外賣……
到這里,我才突然醒悟,我應該是遭遇了美團的“殺熟”。
講真,各個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和外賣平臺“斗智斗勇”了2 周后,我們發現了它們最常用的3種殺熟套路,甚至總結出了4個避免“被殺熟”的 tips……
01
平臺殺熟方式一覽
在小紅書、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用“xx(平臺名)殺熟”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能搜到不少人在吐槽平臺的殺熟套路。
看多了之后,你會發現,外賣平臺經常根據下面這些維度,選擇是否“殺”你……
1)根據是否購買會員殺熟
外賣平臺殺熟的第一招,就是對會員“下手”。
買過「美團外賣會員」的同學可能都知道,會員每個月都有6張5元面額的“會員優惠券”。
如果這個月的券用完了,還可以額外購買「會員加量包」:
這種5元優惠券,一般可以在店鋪里,兌換成面額更大的6元、8元甚至10元的「店鋪紅包」。
但是據小紅書用戶 @折九萬 爆料,她在買了「會員疊加包」之后,能兌換到的優惠券卻“縮水”了 —— 原先可以兌換到8元券,現在只能兌換到6元的。
圖源 @折九萬
為什么購買會員后價格不降反升呢?這很可能是美團的“用戶運營”套路。
我們猜測,頻繁點外賣且購買了「會員疊加包」的用戶,很可能被美團的算法判定為「高忠誠度成熟期用戶」 ——
這種用戶已經養成了在平臺上消費的習慣,有一定粘性,累計消費金額也比較高。
像上圖中的網友 @折九萬,不僅頻繁在同一家店下單,還購買了加量包,想必點外賣的次數和金額都不少,很符合上面的用戶畫像。
因此,平臺才會試圖偷偷減少給他們的福利,以此來節省成本。
2)根據消費記錄殺熟
外賣平臺殺熟的第二招,是“偷窺”用戶的使用習慣,待養“肥”后再“殺”。
小紅書用戶 @小紅薯5D4336AC 爆料稱,長期點同一家外賣,價格不降反升;而使用別人的賬號(沒點過這家外賣)點餐,價格比自己要便宜得多。
圖源 @小紅薯5D4336AC
(左圖為用戶一月前點單價格,中圖為現在點餐價格,右圖為他人點餐價格)
不僅美團,餓了么上也是如此。下圖是我的餓了么訂單,點的次數越多,“百億補貼”的折扣越少:
還有小紅書用戶 @芋頭 爆料,就算在同一家店一直點無折扣商品,平臺也可能會通過給老用戶設置更貴的配送費來“殺熟”。
圖源 @芋頭
左圖新用戶,右圖老用戶
光是配送費的差價,都夠我在蜜雪冰城吃2個甜筒了……
3)根據手機型號殺熟
外賣平臺殺熟的第三招,就是根據手機型號來殺熟,“高價機”價格更高。
在@小羊koyo 的筆記下,就有不少用戶爆料,蘋果機和安卓機一起下單,蘋果機的價格明顯更貴;兩個安卓機一起下單,最后的價格也不一樣:
圖源 @小羊koyo
除了外賣平臺,據說訂酒店、打滴滴、買視頻網站會員,都是蘋果機更貴。
比如,小紅書用戶 @王頹頹 爆料,訂酒店時使用不同型號的手機,發現蘋果手機定酒店要比小米貴。
圖源 @王頹頹
還有知乎用戶 @無辣不歡的小女子 親自實驗發現,使用蘋果手機購買視頻會員的價格更高:
圖源 @無辣不歡的小女子
至于蘋果用戶受到「價格歧視」的原因,一些人認為,可能是平臺判斷購買蘋果手機的人群有更高的消費能力,因此會默默加價。
不過,客觀來說,這可能跟蘋果本身的「傭金制」也有一定的關系:
蘋果的 App Store 會向開發者收取30% 的傭金,這部分傭金往往會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02
如何巧用平臺規則,
避免被殺?
為了防止大家持續被大數據“割韭菜”,我綜合網友的智慧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大家總結了以下4種“反殺熟”方法。
1)不要規律購買會員
小紅書用戶 @MIMI雅 曝光,會員過期等一周后再續費,幾乎100% 能獲得抵用券,可以低至3元/月購買。
圖源 @MIMI雅
甚至,有人可以更低價拿下,只要九毛九:
圖源 @MIMI雅
為什么過段時間再續費會員,價格更便宜呢?
大概率是因為,你被美團后臺判斷為「流失用戶」了。這時平臺往往會采用「召回手段」,也就是給你的會員費降價,吸引你重新回來開會員。
另外,為什么有人能夠3元拿下「流失期」會員,有人卻要5元呢?
我們對比了三個同事的買會員和點外賣的頻率,發現外賣平臺(此處為了控制變量,根據同事習慣選擇以美團為例)對「可能流失的用戶」和「新用戶」格外重視:
同事 A:每月固定購買美團會員,買過加量包,每周至少點3次外賣;
同事 B:會員過期半個月后會再次購買,每周至少點1次外賣;
同事 C:只買過1次會員,每周只點1次外賣;
我們可以采用「用戶運營」中的 RFM用戶價值模型,來對上面的3個外賣平臺的用戶進行分析:
R 代表最近一次的消費時間,R 值越低,用戶的觸達可能性越高。
F 代表最近的消費頻率,F 值越高,用戶的忠誠度越高。
M 代表消費金額,M 值越高,用戶價值越大。
根據這一模型,我們可以知道,「重要保持用戶」是給平臺“貢獻”最多的用戶,消費金額和頻率都比較高。
每個月都買會員,一周要點4次甚至更多次外賣的 A ,顯然處于這個范疇。
為了讓 ta 們在生命周期內給平臺貢獻更多的價值,平臺會減少給他們的優惠。因此, A 購買會員的價格常常為15元。
同事A購買會員的訂單截圖
同時,平臺希望「重要發展用戶」成為「重要保持用戶」,提高購買頻率,往往會給出較多優惠,希望用戶形成消費習慣。
因此,同事 B 作為「重要發展用戶」,4.9元就能拿下月會員。
而同事 C,則屬于「一般發展用戶」,點單頻率和購買會員頻率都一般。因此,雖然 B 和 C 都拿到了優惠,但 C 的價格明顯更高。
總之,只要不按月購買、不自動續費,都可能讓平臺感覺我們有可能流失,從而判斷為「重要發展用戶」,給出更多福利。
2)交替使用平臺和賬號
在點外賣時,推薦大家不長期使用同一平臺,最好交替下單。
下單的時候,還可以對比下不同平臺的價格差異,可能差距很大:
昨晚我點外賣的真實截圖,
同一家店同一商品可以差17元
同時,不同賬號點外賣價格也會出現差異 —— 長期點外賣的用戶價格會更貴一些。
左邊為經常點外賣的用戶,
右邊為很少點外賣的用戶
3)點餐后取消,虛晃一槍
在寫文章的時候,朋友告訴我,她上次在外賣平臺上下單后因為有事取消;15分鐘后再次進行點單,發現價格居然降了10元。
不信邪的我親自嘗試了一下,為了充分讓美團感受到我的“誠意”,我特意間隔了1個多小時下單。
結果,被美團居然直接給我送了一張9元的大額抵用券……
我仔細查看了一下,這個抵用券來源于美團分發的“天天神券”;一般來說,大家直接搜索「天天神券」也能夠領取。
4)新人大額優惠
一般來說,平臺為了拉新,都會給「新手期」用戶特大優惠,以期用戶能快速完成首單。
因此,如果你有不同的手機號可以注冊新賬號,就可以薅到新人優惠。
首次購買美團會員的用戶,只需要花費0.01元。(流下羨慕的淚水)
03
結語
雖然總結出了這么多“反割韭菜” Tips,但我并不興奮,反而感到一絲疲憊 ——
從什么時候開始,連吃飯、購物這些小事,都需要斗智斗勇了?
按理來說,「知情權」是消費者最基本的權利之一;但是,大數據殺熟卻明目張膽地搞“價格歧視”,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好消息是,國家已經開始針對“大數據殺熟”現象,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在8月17日至20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三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今天介紹,草案三次審議稿擬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特別是對應用程序(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等作出有針對性規范。(信息來源@中青報)
希望國家的管控能改善這種畸形的現象,未來讓大家都能過上「正?!沟娜兆印?/p>
參考資料:
《蘋果用戶打車真的比安卓用戶貴?“大數據殺熟”真的存在嗎》,知乎@無辣不歡的小女子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三審:擬立法規范大數據殺熟亂象》,王亦君,焦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