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汽車制造業中,大壓鑄技術一度被眾多車企視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神器。小米、小鵬、特斯拉等知名品牌紛紛投身其中,大力宣傳其大壓鑄技術的先進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技術的真實面目逐漸浮出水面。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大壓鑄機器,不僅價格昂貴,維護成本也居高不下。一臺機器的價格往往上千萬,而使用壽命卻有限,循環次數大致在14萬次左右。
更為嚴重的是,大壓鑄技術的品控問題也逐漸暴露。廢品率高達5%至30%,導致車企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質量風險。一體化壓鑄的零配件在損壞后需要整體更換,給車主帶來了額外的經濟負擔。
因此,不少車企開始重新審視大壓鑄技術的價值。特斯拉等先前積極推廣該技術的企業,也已悄然改變了策略,減少了壓鑄機的使用。這無疑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提醒大家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更要關注其實際效益和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