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近日在社交媒體上透露,公司正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發射無人駕駛的“星艦”飛船前往火星,旨在測試飛船登陸火星的可靠性。若此次著陸測試成功,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有望在四年后展開。馬斯克進一步表示,他的長遠目標是在未來20年內,在火星上建立一座能夠自給自足的城市。
今年早些時候,馬斯克曾公布過一項時間表,計劃五年內發射無人飛船,并在七年內執行載人火星任務。然而,從目前的進展來看,這一計劃似乎有所提速。
自2012年首次在倫敦皇家航空學會上提出火星移民構想以來,馬斯克的這一宏偉計劃便飽受爭議與挑戰。他當時大膽預言,未來20年內將有8萬人被送往火星,肩負起開拓新星球和種植糧食的歷史重任。
據ITBEAR了解,“星艦”飛船的研發歷程充滿波折。盡管2016年SpaceX已正式啟動該項目,并在2019年成功造出首艘原型船Mk1,但隨后的測試并不順利。Mk1在首次壓力測試中發生爆炸,而后續的SN8和合體版星艦也分別在試飛中遭遇失敗。幸運的是,今年6月,新一代“星艦”飛船及重型運載火箭在得克薩斯州成功完成試飛,并在飛行約一小時后安全降落在印度洋,標志著海面軟著陸技術的重大突破。
在談及人類登陸火星的技術障礙時,馬斯克指出,重復使用火箭是降低成本的關鍵。他表示,SpaceX已開發出首款完全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并正努力使重復使用在經濟層面變得可行。“要使生命多行星化,本質上是要解決每噸成本的問題。目前將每噸載荷送至火星表面需耗資約十億美元,而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一成本降至每噸10萬美元,這意味著技術需要提升萬倍。雖然挑戰艱巨,但并非不可能實現。”
與火星探索事業的蓬勃發展形成對比的是,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正面臨挑戰。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前七個月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滑了7.41%。此外,有機構指出,特斯拉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已從一年前的9%下降至今年的6.5%,且自2019年以來,特斯拉未在中國推出過新款電動汽車。
針對“特斯拉遭中國消費者冷落”的傳聞,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作出回應,稱這一消息“愚蠢”,并強調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在全力運轉。同時,特斯拉宣布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和歐洲市場推出全自動駕駛(FSD)功能,以期提振銷售。
火星探索的征途仍在繼續,而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亦日趨激烈。馬斯克如何在兩大領域間尋求平衡與發展,無疑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SpaceX# #火星探索# #特斯拉# #中國市場# #全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