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2日消息,在中秋佳節之際,白酒市場卻意外遇冷,銷售情況遠不如市場預期。今年的中秋銷售旺季,多家機構及業內人士均反饋白酒銷售出現顯著下滑,傳統的銷售旺季并未帶來預期的繁榮。
據ITBEAR了解,招商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揭示了中秋期間各大白酒企業的銷售分化情況。盡管貴州茅臺的發貨進度與去年保持一致,但小箱裝茅臺酒的增多導致其批發價格下跌至約2550元。與此同時,五糧液、瀘州老窖及洋河股份等品牌的銷售也呈現出不同的態勢,其中洋河股份的核心產品價格均有所下降,經銷商對中秋銷售情況持悲觀態度。
四川酒類流通協會的高層張強對財聯社記者坦言,今年中秋期間,白酒的銷售預計普遍下滑20%至30%,此觀點得到了眾多酒商的共鳴。不少酒商反映,今年的中秋銷售情況明顯遜色于往年,有的甚至僅達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至一半。雖然部分企業試圖通過加大促銷力度提振銷售,但市場整體疲軟的趨勢仍難以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中秋節期間,白酒價格出現了下移的現象。面對市場壓力,部分品牌選擇了降價銷售。然而,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卻在這個時期表現出了明顯的銷量增長。例如,國臺酒業計劃推出百元價格帶的大眾醬香酒,以滿足100至300元這一重要消費區間的需求。同時,山西汾酒和金沙酒業的經銷商也表示,如53度玻汾等高性價比產品的銷量有大幅增長。
此外,《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與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有超過六成的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商表示庫存有所增加,超過三成表示正面臨現金流壓力。中國酒業協會指出,當前酒類消費已進入“消費理性+價格理性”的新時代,消費需求顯得較為疲軟,而“庫存高企”的問題則顯得尤為突出。這種背景下,A股上市的酒企業績出現分化,部分酒企業績開始下滑。
市場分析師認為,白酒消費正在逐漸擺脫對地產的依附和奢侈品的屬性,企業需要發揮產品結構的深度優勢,利用強大的渠道、品牌和產能對競爭對手形成持續的擠壓。同時,隨著市場消費形勢的變化,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需求已上升為核心需求,白酒的價格邏輯正在向消費與價格雙重理性的方向發展。
#白酒銷售# #中秋旺季# #市場疲軟# #性價比產品# #價格理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