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30日消息,近期,大眾汽車宣布下調今年的全球交付量和銷售額預期,這一調整反映了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以及公司產品銷量增長速度的放緩。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大眾汽車面對新能源浪潮,內部戰略調整的必然結果。同時,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也對燃油車市場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實際上,大眾汽車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到壓力的車企。早前,梅賽德斯-奔馳、寶馬等巨頭也已下調了市場業績預期。如今,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已轉變為比亞迪、吉利等中國本土品牌,它們的新能源車持續熱銷,使得合資燃油車的市場空間有所收窄。
盡管如此,大眾汽車在轉型電動化方面表現得相當積極。其純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穩居合資新能源車銷量榜單冠軍位置,8月份大眾ID.家族交付量也實現了環比增長。這一數據表明,大眾ID.家族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表現持續強勁,且呈現出增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面臨壓力,大眾汽車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投資力度卻持續加大。僅在中國市場,大眾汽車已多次明確表示將增加投資,以加速其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計劃在2025年前針對新能源汽車業務投資約1264億元,并不斷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的快速增長。
大眾汽車還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特別是在2025年至2030年期間,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純電動車型。這些純電動產品覆蓋多個細分市場,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大眾汽車在中國新能源車領域的發展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實際上,除了大眾汽車,今年很多德國車企都在中國市場加大了投資力度,紛紛選擇升級改造工廠、優化產能,同時還成立新公司,主攻新能源車業務。這一舉措既是看中了中國汽車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希望利用燃油車時代積累的良好口碑,在新能源車領域進一步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
總的來說,汽車市場正處于變革時期,國內外車企均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但從大眾汽車的動作來看,其發展重心已經逐漸往新能源車板塊偏移,未來也將往中國市場投入多款重磅新能源產品。盡管這些產品入場的時間節點基本是在2025年之后,但大眾汽車的這一戰略轉型無疑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