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4日消息,近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乳制品展開反補貼調查,此舉引發歐洲多國農民的擔憂。此項調查被一些媒體解讀為中國對歐盟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回應。然而,專家澄清,這并非是針對歐盟的報復性措施,而是基于貿易規則的合理舉措。雙方仍有機會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存在的貿易分歧。
在歐盟即將就關稅問題作出最終決定的關鍵時刻,其面臨著一個重大選擇:是繼續堅持貿易保護主義,還是與中國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秩序?中國正積極拓展全球南方市場,這些新興市場展現出的活力和需求,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在這場潛在的“關稅戰”中,歐盟的處境或許更為堪憂。
據ITBEAR了解,歐盟委員會此前曾披露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遭到中方的反對。同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發表言論,稱盡管不希望中歐發生貿易沖突,但這“也許是無法避免的”。他呼吁雙方避免“系統性對抗”,并承認中國崛起的現實。
然而,中方的反制措施迅速且有力。據報道,中國已叫停對歐洲軍工企業出口硝化棉,導致多家歐盟炮彈生產商因原料短缺而被迫停產。這一舉措無疑對歐洲的軍火供應鏈造成了重大打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已明確指出,歐盟的行為屬于典型的保護主義和政治操弄。中方敦促歐方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并尋求妥善解決方案,以避免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
此外,有觀察人士指出,中歐經貿合作是一個整體,雙方在各領域都有深厚的合作基礎。歐盟在電動汽車領域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只會引發雙方的相互反制,最終損害雙方利益。與此同時,美國正密切關注中歐貿易動態,并可能趁機漁翁得利。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處理與中國貿易關系時也顯得謹慎。據報道,美國總統國安顧問沙利文訪華后,美國貿易代表推遲了宣布對中國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的關稅決定。這反映出美國國內在貿易政策上的復雜博弈,以及對中國市場重要性的認識。
綜上所述,中歐貿易關系正面臨嚴峻挑戰。雙方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原則,尋求妥善解決貿易分歧的途徑,以維護雙方共同利益和全球貿易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