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日消息,近期,日本遭遇嚴重的米荒問題,米價急劇攀升至二十年來的最高點,對廣大以米飯為主食的家庭造成了顯著的經濟壓力。
據ITBEAR了解,日元對美元的持續貶值是導致米價上漲的短期因素之一。這一貨幣貶值現象增加了進口糧食的成本,進而推動了國內米價的抬升。同時,近期發布的地震和海嘯預警也加劇了市場緊張情緒,促使民眾進行糧食囤積,進一步緊縮了市場供應。
然而,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日本的稻米供需長期處于一種“緊平衡”狀態,這才是米荒的根本原因。過去30年,盡管稻米供應相對穩定,但為了避免過剩,政府甚至鼓勵農民轉種其他作物。不幸的是,2023年夏季的極端高溫對稻米產量和品質造成了雙重打擊。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私營部門的大米庫存量已降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僅有156萬噸,較去年同期銳減20%。這一庫存緊張狀況直接導致了市場上米的促銷活動減少,甚至在某些地區出現了限購和斷貨的情況。
面對米荒,農林水產大臣坂本哲志堅稱,盡管面臨公眾壓力,但政府目前不會動用儲備米。他解釋說,新米即將上市,此時投放儲備米可能會對正常的大米市場流通造成干擾。對于外界對政府反應遲緩的批評,他表示“并不認為行動為時已晚”,顯示出對新米供應的信心。
回顧歷史,類似的米荒曾在1993年上演,當時政府因天氣導致的稻米減產而不得不從海外緊急進口糧食。今年的極端天氣條件對主要稻米產區的影響可能會加劇明年大米供應的緊張狀況。展望未來,大米供應短缺和價格持續上漲的趨勢仍將持續,這要求日本政府和民眾共同應對,通過政策協調和市場調控來尋求穩定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