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CEO”、“學生創業者”、“清華學霸”、“技術男”……創業之初,人們描述黃耀時常用到這些標簽。四年來,黃耀和他所帶領的工業AI平臺阿丘科技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升級迭代,正在成為工業AI領域一顆不可忽視的新星。揭開標簽,黃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選擇在工業AI領域向國際巨頭發起挑戰?又是如何快速完成從一個學生創業者到CEO的轉身?與大家分享阿丘科技CEO黃耀的創業故事。
阿丘科技CEO黃耀
君聯資本企業發展研究院四期班研究員
被命運推了一把
2017年1月20日,清華計算機系人工智能實驗室在讀研究生黃耀剛剛結束和師兄李竹的一場對話,在回校的地鐵上,一份600萬的投資意向書突如其來,讓他有些吃驚。
命運就這樣輕輕把他往前推了一把。
那年黃耀剛剛24歲,兩年前因為個人興趣,他從清華精密儀器系轉入計算機系讀研。因為選修了一門“創業機會識別”課,接觸了一些清華創業的師兄。“當時就覺得創業很酷、好玩”,作為一個天生的行動派,黃耀很快就去參觀了這些師兄的公司,并在2015年選擇進入兩家創業公司兼職“試水”。
在實踐中,他發現領導一家創業公司,充滿了復雜性和挑戰性,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還要有足夠的商業意識。對于有強烈自驅力、喜歡挑戰的他來說,再適合不過了。這段經歷讓黃耀堅定了創業的決心,但畢業即創業并不在他的計劃之內。
師兄李竹在黃耀身上看到了商業領袖的潛質。作為清華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高材生,他不僅技術一流,更重要的是,黃耀身上有一種“技術派”少有的商業思維和執行力,這也是他給出600萬天使投資的關鍵原因。
抓住“真需求、新技術”帶來的窗口
機器人和計算機視覺的應用方向有很多可能:AR/VR、人臉識別、服務機器人、醫療、自動駕駛等。黃耀認為,創業者在巨頭林立的領域里競爭,幾乎不可能勝出,只有當新技術或者新市場出現時,才給創業公司留出了寶貴的時間窗,一旦抓住機會,成長將是飛快的。
當時人臉識別領域已經有商湯、曠視等“AI四小龍”,而醫療影像和自動駕駛則專業門檻太高或需要長期巨額資金投入,最終黃耀把目標鎖定在工業視覺領域。
之所以選擇工業領域,有兩個重要的理由:
第一,真需求。在走訪工廠的過程中,黃耀看到生產線上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還在用放大鏡做質量檢測,簡單、機械、重復,而這些工作明明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黃耀預測,十年后,工廠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是人力成本上升,而是根本無人可用。Z世代作為土生土長的互聯網原住民,就業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十年后沒有年輕人會愿意做這樣無聊的工作。
第二,新技術。2012年前后在人工智能領域興起的深度學習技術,是圖像領域最近二十年最大的進展,這一技術的出現讓創業企業和國際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相比巨頭,創業公司的速度更快,并且工業AI視覺對數據和場景高度依賴,在這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擁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和巨頭“叫板”
當時,AI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其實并不被人看好。
和消費級的人工智能相比,工業級AI的行業標準相當嚴格。消費級AI的用戶是個人,只要有一部分用戶接受,就已經是很大的市場,且技術指標不用特別高即可上線使用。但工業領域,企業級客戶對AI技術指標要求十分嚴格,需要完整的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得到客戶的認可才有機會上線使用。
工業領域和消費領域另一個重要區別在于數據獲取的成本和難度。深度學習需要大量數據來“喂”,消費級AI的數據,比較容易獲取,但工業級的數據獲取難度非常大,早期需要找到愿意“一起探索AI工業落地”的企業。
在阿丘科技之前,國內的工業視覺基礎軟件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外資廠商通過對算法、關鍵零部件等核心技術的掌控,占據了工業自動化高端市場的主要份額。國內企業要么是進口海外,要么通過購買國外的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海外公司設置障礙,就會變成“卡脖子”的難題。
在黃耀看來,造成這個局面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改革開放后二十年來,尤其是加入WTO,中國因勞動力人口優勢而享受到了全球工業產業鏈向中國轉移的紅利,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近十多年來才面臨的課題;第二,過去國內的技術人才,尤其是軟件類人才,更多被吸引到蓬勃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導致了工業視覺行業的科班軟件人才稀缺;第三,工業領域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客戶的要求非常個性化,不同領域有不同的產品,因此開發的難度很高。
阿丘科技是工業 AI 視覺領域率先向全球巨頭發起挑戰的中國創業公司之一。黃耀認為,隨著工業4.0時代來臨,近幾年來中國在AI、大數據、機器人等關鍵領域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厚度已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加之國內制造業體量和客戶數量的優勢,中國的創業企業非常有希望在工業AI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心要大,腳要實,腿要快
既然選擇了這個賽道,就要做到數一數二。
工業視覺檢測的客戶需求看起來像是一個個散落的島嶼,而阿丘科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島嶼串起來,合并同類項。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對不同應用場景有足夠深入的理解,從中抽象出問題的本質。
黃耀花了大量時間融入市場,深入一線調研,不斷走訪客戶。黃耀回憶:“創業伊始,我把能聯系到的做機器人及工業相關公司走訪了一遍,后來又去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工廠實地考察,逐步培養起行業視角。最趕的一次曾經一天跑了4個城市,見了6個客戶。”
因為困難,所以更加珍惜每一次機會。
黃耀依然特別清楚地記得,當時在蘇州拜訪一個客戶,對方提出用兩周時間開發出一套定制化的AI檢測系統。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黃耀卻一口答應。他和四個工程師直接睡在工廠里,每天只休息4個小時左右。其中一位工程師在自己婚禮的前一天才趕火車回去。最后,還真的用不到兩周時間交付出一個Demo系統,最終將流程和檢測效果給客戶完成演示。很快,客戶就下了2套訂單,這也是公司歷史上第一個訂單。
客戶也沒想到清華的高材生們能夠這么拼、這么務實。阿丘科技的團隊風格讓工廠的高層和對接的工程師印象尤為深刻,因此在后續的合作中,對阿丘科技的信任度和開放度也非常高?;貞浧疬@段經歷,黃耀形容它是純粹的、充實的、十分享受的,那種忘我、拼盡一切達成目標的感覺,他希望能夠在組織里一直延續下去。
2019年上半年,阿丘科技的標準軟件產品第一次真正落地,然而銷售又面臨新的挑戰。產品就是賣不動,怎么辦?來自投資人的一句質疑,讓黃耀在會議室里整整坐了8個小時,走出會議室那一刻,他決定自己來銷售AI軟件。
他用一個多月時間見了三四十個國內外同行的銷售,通過和他們交談,試著去理解和學習銷售。事實證明,他的確能賣得很好。如今阿丘的AI產品在3C、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10余個行業超過100家工廠應用,客戶包括維信諾、富士康、立訊精密、寧德時代、深南電路等。
在組織和人的問題上下功夫
不斷去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是黃耀成就感的來源之一。經歷過技術和商業難題的考驗,加上今年公司擴張速度比較快,現在的他開始更多地關注組織和人的問題。
阿丘科技的創始團隊只有5-6個工程師,都是純技術背景,黃耀看來,創始團隊的齊整度并非決定性因素,選擇合伙人時,他最看重志同道合。“有的創業團隊陣容豪華,技術、商業、管理,看似齊整,實際上形聚神散。”
在公司成立后不到兩年,黃耀完成了一次核心團隊的升級,從外部補充了更有經驗的行業專家,大家都信這個事能做成。
2017年初,黃耀下定決心要創業后,第一次給團隊分享的PPT的最后一頁,寫著三個詞:dream-driven,all -in,enjoy-it。這是他對團隊的要求:首先,對于這件事本身的熱情和信仰最為關鍵;第二,要有足夠的投入度,聰明人下笨功夫,面對那么多優秀的競爭者,三心二意是絕對做不出來的;第三,要享受過程本身,否則無法長期堅持。
阿丘科技2021年迎來了快速發展,團隊從100人擴充到200多人。如何讓大家在統一的文化下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保持速度、執行力,并得到成長,是黃耀最近思考比較多的問題。在公司最近一次的述職報告會上,看到小伙伴的“華麗蛻變”,黃耀感覺自己的內心被喜悅填滿。
在公司飛速發展的同時,黃耀也在不斷升級認知,自我迭代。在妻子眼中,他看問題更加直指本質,一針見血;在合伙人看來,他更有商業意識;在同事看來,他氣場越發強大,殺伐果斷,魄力十足。
剛剛走出校門就成為CEO,黃耀的成長速度肉眼可見,無論是在技術、商業還是管理上。黃耀曾經一度因為要裁掉一些不匹配和跟不上公司發展的老員工而難過糾結,但現在處理起來毫不猶豫。“是不是顯得鐵石心腸?局部與整體、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理清楚一些原則,do the right thing,事情反而簡單了”,黃耀說。
在紛繁復雜中追尋本質,既是阿丘科技的業務邏輯,也是黃耀的成長邏輯。他會抓住一切機會和各種牛人交流,也酷愛讀書,“把他們的思維方式拆解,遠比得到答案重要得多”。
阿丘科技創辦于2017年,基于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核心技術的研發,將AI技術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以解決富有挑戰性的行業難題。公司研發的面向工廠自動化的AI深度學習視覺檢測平臺軟件AIDI目前已在多家行業頭部客戶上線使用,用來解決缺陷定位、檢測、分類等工業視覺難題。公司致力于打造領先的工業AI平臺,將AI技術真正落地到千千萬萬工廠。君聯資本于2019年領投公司A+輪融資,并于2020年持續跟進B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