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30日消息,隨著碳市場的逐步推進,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作為碳交易的重要資產類型,正逐漸走入公眾視野。CCER被視為碳市場上的新寵,其商業潛力和價值正逐步顯現,吸引著眾多從業者和投資者的目光。近一年來,CCER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市場重啟、新方法學發布、擴容信號釋放等一系列舉措,標志著CCER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
8月23日,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發布了關于受理自愿減排項目與減排量申請的公告,這標志著CCER申請通道的正式開啟。新一批CCER項目和減排量正逐步走向碳交易市場,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項目的類型和能否變成CCER,關鍵取決于“方法學”,它定義了CCER的項目類型、條件、開發設計和減排量核算等,是CCER開發的重要依據。
據ITBEAR了解,目前已經官宣的方法學包括六類: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以及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這些項目構成了CCER重啟后的最新一批,隨著申請通道的開啟,它們將成為碳市場上的新交易增量。控排企業,尤其是火電廠,是CCER的主要購買方,他們購買CCER主要是為了強制履約。
然而,盡管CCER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的CCER項目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光熱發電和海上風電這兩類項目主要掌握在大型國有企業手中,民營企業更多只能參與造林碳匯、煤礦低濃度瓦斯等項目,其余兩類的減排體量相對較小。此外,業內對CCER項目的投資收益態度謹慎,普遍關注風險和不確定性。盡管市場重啟和新方法學公布,但新的項目和減排量還未完成簽發流程,市場仍在等待更多的進展。
投資機構妙盈科技的高級副總裁也表示,盡管CCER市場重啟和新方法學相繼出臺,但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態度。他們指出,國內現存的瓦斯項目等可以通過CCER獲得額外收益,但這些項目原本并非為了CCER開發,而是以綜合能源利用的形式獲得收益。因此,投資者需要評估項目的綜合收益率,并考慮運營成本、與項目業主的分成等因素。
凱輝基金的合伙人則更關注碳市場的數字化技術應用。他們認為,碳交易需要依靠強大的信用支撐,而數字化技術可以確保碳數據的準確性、完善性和安全性。他們投資的公司主要專注于碳盤查和核算業務以及碳資產的數字化開發服務,致力于增加碳資產的增信和降低履約風險。
總體來看,盡管CCER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但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和方法學的擴展升級,未來CCER市場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從業者們正期待著下一代更具創新性和包容性的方法學出臺,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并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市場主體參與進來。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之后,碳行業的從業者們正耐心等待全國統一碳市場的進一步擴容和全球碳交易體系的納入,期待著碳行業的真正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