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9日消息,拜登政府近期在對華政策上采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加征關稅的舉措上顯得尤為明顯。其初衷是試圖限制中國的發展,但未曾料到,這一舉措的反噬效應也波及到了美國自身。隨著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訪華行程的推進,中美之間亟待解決的議題逐漸浮出水面。然而,在沙利文啟程前往北京前夕,美國工業界開始向政府施壓,呼吁減輕對華電動汽車關稅的負擔。
根據規劃,美國政府即將宣布對中國部分進口商品實施高額關稅的最終方案,這將是哈里斯接任總統競選后,美國政府首次對華做出的重大貿易決策。原本這一計劃定于8月1日正式生效,但在拜登宣布之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便收到了超過1100條公眾意見,迫使美方不得不推遲至九月份以協調各方矛盾。如今,美方似乎已下定決心要對華加征關稅,而這一決定無疑也將對美國工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從電動汽車制造商到電力供應設備商,美國工業界紛紛發聲,希望拜登政府能夠收回成命。
據ITBEAR了解,這些反對意見均基于現實考量。例如,美國計劃對中國制造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征收25%的關稅,卻遭到了美國港口管理局協會的強烈反對。他們從中國引進了8臺起重機,每臺價值1800萬美元,加征關稅后每臺成本將增加450萬美元,意味著這些港口將額外承擔3600萬美元的成本。
此外,石墨作為生產電動汽車電池陽極的關鍵材料,美國企業卻高度依賴進口。因此,相關美國汽車貿易組織呼吁,在2027年前保持關稅率穩定,以便美國企業能有足夠的時間應對這一挑戰。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加征關稅的舉措,表面上是為了遏制中國企業發展,為美國企業爭取更多市場份額,但實際上,每一記對中國出手的重拳,都狠狠地反噬在了美國企業和相關部門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沙利文訪華之前,中國外交部美大司負責人就雙邊貿易問題已對美方提出警告,指出美方的關稅、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等無理舉措嚴重損害了中方的正當利益,并要求美方停止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和反安全化。面對中方的警告和美國工業界的抗議,美方是否會有所收斂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沙利文此次訪華并與中方展開戰略溝通,有助于降低兩國誤判的風險。然而,也有人提醒,美方歷來善于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因此判斷其行動的關鍵不在于其言辭,而在于其實際行動。
總體而言,對華加征關稅原本是為了保護美國企業更好的發展,但若美方并未能在相關領域取得顯著成效,這些關稅最終將成為其前進道路上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