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8日消息,在近日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中,TCL中環揭示了其上半年的財務狀況與業務進展。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達到了162.13億元人民幣,然而歸母凈利潤卻錄得-30.64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167.53%。在核心業務領域,TCL中環的光伏單晶產能已提升至190GW,光伏材料產品的出貨量約為62GW,實現了18.3%的同比增長。此外,公司在硅片市場的綜合占有率達到了23.5%,穩居行業首位。
近年來,全球能源消費需求持續旺盛,推動了光伏產業的蓬勃發展。然而,隨著需求增速放緩,光伏行業逐漸步入過剩周期。2023年,產業鏈各制造環節產能快速釋放,供需比進一步惡化,導致光伏產品價格加速下跌。進入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加劇,多環節從成本競爭逐步轉向現金流競爭。至第二季度,主產業鏈各環節的銷售價格與成本出現倒掛,凈利潤陷入虧損。6月底,行業已步入現金成本虧損階段,光伏產業鏈業績普遍承壓。
據ITBEAR了解,2024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部分企業的利潤情況普遍不佳,主要受到行業整體供需失衡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沖擊,產業鏈各環節主要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行,短期盈利承壓。多種跡象表明,當前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落后產能亟待出清。盡管海外光伏裝機需求增長勢頭強勁,全球光伏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但國內產能的進一步過剩加劇了全球產能分布失衡。在供需錯配的環境下,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環境已發生根本性改變,這對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工業制造能力、運營能力、全球化能力、資金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嚴苛的考驗。
在下行周期壓力下,更多企業選擇減產以避免虧損擴大。硅業分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體化企業的開工率維持在50%-60%之間,其他企業的開工率則在50%-100%間不等。TCL中環相關負責人表示,“光伏重資產屬性決定光伏企業的成本模型通常包括全成本線、現金成本線及BOM成本線。開工率的分化,使光伏行業中不同企業的成本模型出現較大差異?!备髌髽I會根據自身所處的維度、資產規模以及戰略的不同來制定不同的運營策略。
面對產能過剩的困局,產業“出海”被視為破局的關鍵。近年來,“逆全球化”趨勢愈發顯著,各國謀求能源自主可控,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地區,針對中國光伏行業實施加征關稅、限制進口和制裁名單等管制措施。因此,產業全球化已經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當前困局,率先“走出去”,推進藍海市場布局是國內企業需牢牢把握的發展機遇,海外制造產能有望助力其實現新的增長點,穿越行業周期。
相較于光伏產業鏈的其他環節,晶體晶片屬于資產密集、技術密集環節。TCL中環與沙特合作共建的光伏晶體晶片項目作為產業鏈核心環節,建設完成后將成為海外最大的上游光伏工廠。TCL中環表示,該項目是基于其領先技術及先進制造能力優勢,將助力其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關鍵優勢。
目前,光伏主產業鏈已進入現金成本全面虧損階段,企業將面臨現金流難以支撐持續虧損的壓力,由此加速的優勝劣汰將進一步推進行業的結構調整。據TCL中環相關負責人預計,光伏行業屬性決定了其下行周期不會太長,最早在今年四季度將看到光伏行業出現轉折點跡象。展望未來,TCL中環在報告中表示,“公司管理層相信,本輪光伏制造產業的優勝劣汰有助于行業長期的格局優化和盈利修復。”拐點將至,光伏企業需站在市場變化的前端,根據產業鏈及自身情況做出動態的策略調整以迎接經營挑戰,在不斷加強自身相對競爭力建設的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穿越行業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