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6日消息,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近日舉辦的2024醇氫電動汽車發展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強調,盡管新能源汽車以電動汽車為主體,但這并不排斥多元化的動力發展路徑。他指出,節能技術的發展同樣關鍵,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汽車的角色。
付于武的這番言論針對的是當前商用車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但碳排放量占比較高的現狀。據統計,今年1至8月,國內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5.6%,而商用車僅為15%。盡管商用車保有量占汽車整體保有量的比例不高,但其碳排放量的占比卻超過了55%。
造成商用車新能源滲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性導致的電動化進展緩慢。相較于乘用車,商用車作為生產工具,在續航里程、可靠性、經濟性以及場景適應性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使得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動力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存在諸多限制。
付于武表示,過去在制定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時,商用車被忽視,這是一個嚴重的不足。他透露,在新版路線圖中,將高度重視節能技術,并認為節能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在商用車領域,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技術仍存在局限性,多種技術路線共存是符合國情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同時,他也指出,內燃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不能被完全替代。
新能源商用車的技術創新和市場前景也面臨挑戰。在眾多技術路線中,尚未有哪種路線能夠脫穎而出,展現出明顯的市場優勢。同時,新能源商用車的使用成本也并未顯著降低,這限制了其在市場上的推廣。
針對這一現狀,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更廣泛的交通場景中,包括商用車、船舶以及航天、低空風行等領域,并不適合單一的新能源技術路線。相反,甲醇、氫氣、氨氣等多種燃料在制、輸、儲、用全鏈條上的應用落地具有較大優勢。
付于武還從經濟性的角度強調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他表示,過去在推廣新能源公交車時存在浪費現象,例如將仍具使用價值的天然氣發動機替換掉。他認為,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市場規律和經濟性考慮。
面對商用車領域新能源滲透率低、碳排放量高的現狀,多元化的動力發展路徑以及節能技術的重視成為了行業共識。未來,隨著新版技術路線圖的發布和實施,有望推動商用車領域實現更加綠色、低碳的轉型。
#商用車新能源# #節能技術# #多元化動力# #電動汽車百人會# #碳排放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