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7日消息,近期,隨著日元套息交易風波的平息,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呈現回暖態勢。與此同時,中報業績的持續披露為全球AI產業鏈,尤其是美股納斯達克科技龍頭帶來了一波預期修復。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既包括供給側芯片巨頭技術迭代速度超出市場預期,也包括需求側智能AR眼鏡頭部產品銷量超預期,被視為AI落地應用的又一理想載體。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間的業務合作日益緊密。以AI產業鏈為例,我國多個上市公司處于納斯達克科技巨頭的供應鏈中,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因業務深度綁定,往往表現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特點。然而,從估值角度來看,這些公司往往會受到所處市場整體情緒的影響。當美股市場情緒偏積極時,AI產業鏈公司估值可能迎來較快上修,但短期積累一定漲幅后,A股市場相關供應鏈企業則有望成為后市修復的彈性選擇。
據ITBEAR了解,通信是我國在全球AI產業鏈中的優勢行業之一,具有較強的業績兌現度,被譽為“真AI”。作為AI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信行業在上游算力方面需要大量數據中心通信,而在下游應用落地方面,則聚焦于傳統移動通信設備的升級,如AI手機。我國5G通信板塊企業在全球AI產業鏈中參與度較深,上游算力方向,我國光模塊企業全球市占率高達60%,持續受益于美股科技龍頭的AI業務擴張;而在下游應用方向,隨著全球手機龍頭今年入局AI,我國“果鏈”企業也隨之受益。
5GETF(159994)跟蹤的5G通信指數中,光模塊企業占比31%,“果鏈”企業占比33%,這一指數或許成為布局納斯達克科技龍頭國內供應鏈的有力工具。此外,5G通信板塊與今年的多個產業熱點密切相關,后市或將迎來更多催化。
其中,AI算力是一個重要方向。大模型技術正在重塑人工智能的未來,其易用性和廣泛應用性降低了技術門檻,推動了科技和產業的迅速進化。科技企業競相開發具有海量參數的先進模型,這對計算基礎架構提出了挑戰。這些模型需要依靠大量GPU長時間“合作”完成訓練,對數據中心通信提出了較高要求。通信延遲越低,數據中心的整體計算能力越高。在最近的兩份季度財務報告中,美股芯片龍頭報告了包括光通信在內的人工智能硬件銷售的大幅增長,同時美股四大云廠商也在加大對人工智能集群的投資,均直接利好我國的光模塊企業。
歷史數據顯示,我國光通信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23年預計達到1390億元,而在2024年,在相關硬件企業技術持續突破和GPT-5模型迭代預期下,市場規模有望續創新高。
衛星通信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純通信技術的迭代上,衛星通信具有覆蓋區域廣、生存能力強、建設速度快、業務種類多等優勢,能夠讓用戶以更低延遲速度通話、下載文件、觀看視頻直播等。衛星通信的技術難點在于其基礎設施——“低軌衛星星座”的建設。我國兩大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國家隊”星網計劃和上海垣信的低軌衛星G60星座近期頻頻迎來進展,強化了我國通信產業鏈企業移動通信技術迭代的預期。
智能汽車相關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除了“車”的升級外,“路”的升級同樣重要。因此,今年以來“車路云一體化”遍地開花,成為中國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路協同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等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之間實時信息交互。2024年1月,《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伴隨上層政策的明確,多地示范項目也在密集立項。
今日指數方面,5G通信指數(931079.CSI)布局5G通信領域龍頭企業,其中光通信領域企業占比31%,全球消費電子龍頭供應鏈企業占比33%,布局“AI算力+消費電子”。相關產品包括5GETF(15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