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6日消息,住建部近期宣布將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為了回應公眾的關切,多位專家相繼出面進行解讀。據ITBEAR了解,8月26日,住建部旗下的建筑雜志社也發布了澄清文章,明確指出:“房屋養老金并非房地產稅,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資,請勿誤解!”
此前,在8月2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和房屋保險三項制度,并已有包括上海在內的22個城市在進行試點。“特別要說明的是,房屋養老金的個人賬戶已通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設立,試點的核心在于建立政府管理的公共賬戶。”董建國強調。
建筑雜志社在澄清中進一步闡釋,公共賬戶的資金并非來自民眾,而是由城市政府通過地方財政補貼、土地出讓金歸集、原公房出售資金等多渠道籌集。
盡管如此,新的疑問也隨之產生,如財政是否有能力籌集公共賬戶資金、房屋養老金的具體模式,以及個人賬戶與公共賬戶的資金如何分配等。針對這些問題,搜狐財經咨詢了多位行業專家。
“即使財政壓力大,也必須籌集資金。”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在接受搜狐財經采訪時表示,當前地方政府在籌集公共賬戶資金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降、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不太可能計入公共賬戶、財政補貼資金有專門規定無法轉入,以及建設單位(開發商)已承擔多項費用,再繳納房屋養老金可能導致房價上漲。
“從地方財政角度看,籌集公共賬戶資金難度較大;但若從中央財政角度看,則有能力籌集。政府類存款高達數十萬億元,提取10%即可覆蓋大部分小區改造或房屋維修資金。”謝逸楓指出。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則認為,當前形勢下,即使財政能力有限,也必須籌集資金。他指出,物業維修基金規模較小且使用流程繁瑣,導致資金無法有效利用。因此,無論是房屋老齡化帶來的風險隱患排查,還是水電氣管道的置換維修,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建議,地方政府在財政壓力下,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地規劃時間表,并通過房屋養老金制度提高小區安全性和增值空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謝逸楓還提到,房屋養老金實際上并非新概念,而是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升級版。目前,全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結余超過1萬億元,但使用率普遍較低。將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升級為住房養老金,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有望激活這筆長期沉睡的資金。
謝逸楓還表示,新加坡的組屋維修翻新模式值得借鑒,其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實現了從建設到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然而,他也指出,房屋養老金模式目前可參考的案例并不多,仍處于探討階段。
對于房屋體檢和房屋保險制度,李宇嘉指出,房屋體檢目前主要依賴購買第三方服務,而房屋保險制度則可以為房屋提供風險保障,減輕業主的經濟負擔。
最后,謝逸楓強調,房屋養老金制度可以解決商品房的老舊問題,但對于私人房、集資房、房改房以及小產權房這四類未繳納過住房專項維修基金的房屋,如何處理才是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