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4日消息,近日,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摩根大通的一連串舉動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據報道,摩根大通近期大規模拋售了其在港股市場的持倉,金額之大令人咋舌。僅上周一周時間內,就拋售了超過1.1萬億港元的港股,導致其持有的港股市值大幅下跌,排名從之前的第四位一路下滑至第16位。
這一舉動無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摩根大通在港股市場的持倉量在短短數月內從過去的2萬多億港元銳減至不足2000億港元。這一出人意料的拋售行為引發了外界的諸多猜測和熱烈討論。眾多分析人士認為,摩根大通此舉實際上是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據ITBEAR了解,港股市場雖然獨立運作,但其股票大多來自內地企業,且近年來港股與A股的走勢高度一致。因此,摩根大通此次大規模拋售港股,實際上也反映出它對整個中國股市前景的嚴重擔憂。
自6月份開始,A股市場就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月月下跌。即便到了8月下旬,上證指數仍在2800點上下徘徊,大有繼續下探的趨勢。除了銀行等個別權重股外,絕大多數個股已經跌破了年初大盤2600點的低位,這無疑反映出中國經濟的發展正遭遇重重阻力。
今年上半年,盡管中國的外貿形勢創下了歷史最佳水平,但GDP增速仍然徘徊在5%左右,遠低于市場預期。特別是第二季度,GDP增速更是直接跌破5%關口,僅為4.7%,與一季度的5.3%相比明顯下滑。這一系列數據充分說明當前中國經濟的內在發展動力并不強勁,前景堪憂。
而接下來,隨著歐洲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起貿易戰,以及特朗普可能再次上臺并升級對華貿易戰,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家經驗豐富的國際投行,摩根大通顯然看穿了這一點,因此選擇了提前拋售在華的大部分股票倉位以規避風險。這一舉動無疑為中國經濟前景敲響了警鐘。
當然,摩根大通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并不一定就是“靈丹妙藥”。但從其兩次大規模拋售港股的行動來看,其或多或少是在對中國經濟發出一種“警示信號”。
面對這一現狀,我們是否應該打消對A股的信心呢?顯然也不應該。盡管前景存在陰霾,但只要國家政策得力,經濟發展總有一線生機。
古人云:“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對A股仍需懷揣一份積極向上的信心和期待。同時也要坦誠地認識到風險和不足,審慎理性地看待眼前的一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動蕩的資本市場中從容應對種種風浪,最終獲得穩健的回報。
摩根大通的“預警”行為也給了我們一個反思的機會。我們不能完全按照它的判斷而盲目跟風,但也不能將其行為歸咎于一廂情愿的偏執。相反,我們應該審視它拋售的深層原因,并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冷靜看待中國經濟乃至資本市場的前景。
回顧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自2010年前后,伴隨著諸多發達國家陷入金融危機的陰霾,中國經濟一度被視為世界經濟的“最后壓艙石”。然而,就在世人對中國寄予厚望之時,它的GDP增速卻出現了持續的下滑趨勢,由8%多一路下探至如今的5%左右。
這樣的下滑態勢固然與外部環境的惡化有著一定關系,但更多的則應歸咎于內部發展動力的不足。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越發依賴于政府投資這一政策拉動,而民間投資的力量卻明顯不足。過度依賴政府力量的發展模式終將難以為繼。再加上地方債務高企、樓市遇冷等諸多困擾,中國經濟的確已陷入了一種發展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