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4日消息,近期,中國金融市場迎來了一波外資金融機構的投資熱潮,多家外資機構紛紛在華推出新產品,并積極拓展新業務,布局中國市場的優質資產,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強勁信心和長期投資承諾。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外資凈增持境內債券達到200億美元,較上月大幅增長1.4倍。而在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債券總額已接近800億美元,創下了歷史同期次高值,這充分表明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熱情依然高漲。
據ITBEAR了解,今年4月剛剛獲準在中國開業的安聯基金,目前正在積極發售其首支基金產品,該產品主要投資于新質生產力產業鏈及中國的優質資產。與此同時,路博邁基金也在今年增加了在華注冊資本金達40%,并近期獲批一只新基金產品,將重點關注中國的能源轉型和科技升級領域。
商務部等多部委今年頻繁出臺政策措施,以支持外資在華投資,并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隨著中國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步伐的加快,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優質資產的投資正在從“跟隨”策略向“首發”策略轉變,其產品規模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中東資金也在加速布局中國資本市場。首家新設的外資獨資證券公司渣打證券,已將業務重心首先聚焦于中國的債券市場。同時,來自中東的各類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它們已在中國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開募股(IPO)以及股權投資等多個領域有所涉獵。
中金公司全球股票業務執行負責人張一鳴表示,根據中金交易平臺的數據,2023年全年,中東地區的客戶整體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30%。而截至今年目前,交易量的漲幅仍保持一定增速。已經投資中國市場的中東客戶,至少是以5年甚至10年的長期視角來看待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他們看重并看好中國的市場規模優勢、內需潛力優勢,以及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創新投資機遇,同時也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性和增長性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