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5日消息,近期,歐盟委員會不顧中方和歐洲業界的一再反對,披露了對華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的最終決定草案。新草案大體上維持了從近期開始征收的臨時性關稅方案,僅對擬議稅率進行了小幅下調。具體而言,比亞迪的關稅稅率從此前的17.4%降至17%,吉利從19.9%降至19.3%,而上汽的稅率則從37.6%降至36.3%。
面對歐盟的這一決定,中國商務部迅速做出反應,表明已做好應對準備,并準備了相應的反制措施。與之前對原產自歐盟的豬肉及其副產品發起調查相似,此次反擊的焦點依然聚焦于歐盟的農業領域。盡管從表面上看,農業與電動汽車產業的產值和企業規模似乎無法相提并論,但在歐洲政治圈,農業擁有特殊的地位,“照顧農業”被視為天然的政治正確。近年來,已有不少歐盟國家因農民抗議活動而陷入困境。
據ITBEAR了解,此次調查是應國內產業申請而發起的。調查機關在收到申請后,根據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并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對申請書進行了審查,認為申請符合反補貼調查立案條件,因此決定發起調查。當前,西方國家經濟低迷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美國近期的非農失業率攀升至4.3%,觸發了判定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薩姆法則”。此外,美債已突破35萬億美元大關,顯示出美國經濟正面臨嚴重挑戰。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對歐盟乳制品進行的反補貼調查是依法依規啟動的,與歐委會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保護主義調查截然不同。此前,中方還在同樣的背景下對歐盟進口的豬肉產品開啟了反傾銷調查,這對歐盟成員國同樣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與此同時,俄羅斯正瞅準機會,計劃占領中國的豬肉進口市場,進一步擠壓歐盟產業的空間。在歐盟為這一草案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們正在失去更多的市場機會。
對于剛剛解禁輸華豬肉禁令的俄羅斯來說,這塊“肥肉”顯然是不容錯過的。據路透社近日報道,俄羅斯豬肉生產商正計劃搶占原本屬于歐盟的中國進口豬肉市場份額。俄羅斯國家養豬企業聯盟負責人科瓦廖夫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未來3至4年內占據中國豬肉進口市場的10%。而中國的豬肉產品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一半左右,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俄媒稱,俄羅斯豬肉并不會進行傾銷,而是將以正常的市場競爭環境來激勵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創新技術、提升產品質量。相比之下,歐盟的傾銷所帶來的低價競爭可能會阻礙國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的動力和投入。在“歐洲肉”的選擇上,進口誰家的其實差不太多,但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是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和中國自身法律框架的合法行動。
此外,隨著中俄兩國在農產品質量監督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俄產豬肉的安全性得以有效保障,這為其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奠定了基礎??傊?,從俄羅斯利用貿易機遇轉變困境的決心以及兩國深入務實合作的背景來看,俄羅斯在中國豬肉市場的野心暢所欲言。其背后蘊含著深遠的內涵,對俄中關系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面對機遇,兩國都展現出了很強的市場導向和務實風格,這將為雙邊合作帶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