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5日消息,美國商務部近日發布了一項擬議新規,旨在以“國家安全”為由,切斷與中國在聯網汽車產業鏈上的合作。此舉不僅引發了廣泛關注,還招致了其他國家的警惕與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對此表示,美方應停止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實則打壓、遏制他國的行為,為全球企業創造一個開放、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將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據ITBEAR了解,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于當地時間9月23日發布了這份擬議規則制定通知,明確禁止銷售或進口集成來自中國或俄羅斯相關軟硬件的聯網汽車,以及單獨進口、銷售這些軟硬件。該規定還涵蓋了與中國或俄羅斯有關聯的制造商,即使汽車是在美國制造,也不得在美國銷售。
新規規定,軟件禁令將適用于2027年及以后的車型,而硬件禁令則將于2029年1月或針對2030年及以后的車型生效。BIS表示,這一擬議規則采納了公眾對于今年3月1日發布的聯網汽車擬議規則制定預先通知的反饋,并將給予公眾30天時間對此次發布的擬議規則發表評論。
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希望在明年1月20日前最終確定這項規則。《紐約時報》則認為,這可能是拜登政府在任期內做出的最后一個禁止中國產品進入美國的主要決定,其背后的邏輯與導致華為電信設備被禁、對美國港口運行的中國制造的起重機展開調查的邏輯相同。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強調,“如今的汽車裝有攝像頭、麥克風、GPS和其他連接到互聯網的技術。不難想象,獲得相關信息的外國對手將如何對我們的國家安全和美國公民的隱私構成嚴重威脅。”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除了“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外,這些舉措也明顯關乎商業利益。中國汽車在歐洲和亞洲市場的迅速崛起,讓美國車企擔心它們可能很快就會在美國市場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針對特定國家企業及產品采取歧視性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擾亂了國際貿易投資,破壞了全球產供鏈的穩定,最終也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同時,美國業界對此也有不少質疑聲音,認為尋找新供應商快速取代中國零部件將非常困難。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電動、智能、聯網是汽車行業重要的技術發展趨勢。美國在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關稅后,又開始以行政命令禁止中國聯網汽車,這說明美國意欲在汽車行業與中國“脫鉤斷鏈”并構筑“小院高墻”。鐘師認為,美國對中國汽車的全面打壓既有地緣政治的考慮,也有科技打壓的意圖,同時折射出在先進制造業面臨中國競爭的焦慮。美國聯網汽車新規不僅涉及中美兩國產業合作,而且還將波及其他國家的車企,擾亂全球產業合作。
關鍵詞:#美國商務部擬議新規#、#中美聯網汽車產業鏈#、#國家安全借口#、#全球產業合作#、#中國汽車市場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