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1日消息,在資本市場風云變幻之際,一項重要的監管舉措引發了廣泛關注。近日,我國轉融券業務在歷經近一年的監管收緊后,于今年7月按下了暫停鍵。據證監會7月10日宣布,該決定旨在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規定存量轉融券合約可展期,但必須在9月30日前完成結算,并同步上調了融券交易的保證金比例。
田軒作為立方大家談的專欄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轉融券,作為融資融券業務的一種延伸,原本旨在幫助市場管理資產風險敞口,提供對沖資產價格下跌風險的手段,并增加市場流動性。然而,在A股特定的市場環境下,這一機制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據ITBEAR了解,轉融券業務自2012年8月試點啟動以來,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券業務券源不足的問題,但也暴露出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機構、大股東變相套利、惡意做空等現象頻發,嚴重背離了制度設計的初衷,對資本市場的穩定造成了較大沖擊。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時,這些行為更為顯著,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今年7月的新規實施后,轉融券業務迅速收縮,市場反應顯著。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收盤,A股全市場轉融券余額較年初大幅下降71%,轉融券余量也減少了近43.35億股。這一變化雖短期內可能引發市場小幅波動,但從長遠看,將有助于市場回歸更加規范健康的交易環境,減少利用券源和信息優勢進行的壟斷做空行為。
此次轉融券業務的暫停,無疑為我國證券市場監管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未來,監管層需要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加強對市場預期的引導,減少對市場秩序的擾動。這包括進一步優化交易制度,調整做市商機制,降低融券業務交易頻率,并加強對頭部機構壟斷做空行為的限制,以保護散戶投資者的利益。
此外,加強逆周期調節也是未來監管的重要方向。除業務規則外,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限售股的管控,嚴禁限售股在限定期內轉讓或出借,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保障市場公平。同時,強化持續監管,加強對融券標的信息披露的監管,特別是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控,以維護市場秩序,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