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4日消息,近期,美國商務部計劃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實施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擬禁止美國境內自動駕駛汽車使用中國軟硬件,這一決定被冠以“國家安全”之名。
據美國商務部的規劃,針對中國軟件的禁令將于2027車型年開始生效,而中國硬件的禁令則將在2029年1月或2030車型年生效。禁令范圍涵蓋了裝載特定型號藍牙、衛星通訊及無線功能的車輛,以及能夠實現高度自動化駕駛的車輛。
此前不久,拜登政府已正式確認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的決定。據ITBEAR了解,中國產電動汽車將面臨高達100%的關稅,而電動汽車電池及部分關鍵礦產的關稅也上調至25%,該決定在宣布兩周后即生效。這一系列舉措無疑將進一步損害中美雙邊貿易關系,加劇兩國間的緊張態勢。
中國憑借龐大的國內市場、尖端技術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在全球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占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電動汽車電池產量更是占據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份額。
然而,在綠色交通革命的浪潮中,美國并未發揮其自身優勢,也未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共贏,而是選擇違背公平貿易原則和自由市場規則,對中國電動汽車采取保護主義措施。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還散布關于中國軟硬件的毫無根據的謠言,聲稱使用中國產軟硬件的汽車存在數據安全風險。
美國出口管制負責人艾倫·埃斯特維茲曾表示,他們關注的是汽車的關鍵驅動部件,而非整車,這些部件必須在盟國制造。這一禁令最終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后果,而為了獲得消費者的支持,禁令被描述為一種個人安全措施,并伴隨著一系列危言聳聽的言論來支撐其合理性。
埃斯特維茲的言論充滿了荒謬的假設,他聲稱一輛先進的汽車會拍攝大量照片,記錄用戶的通話和行蹤。這種虛假的敘事只會加深中美兩國之間的對立情緒,阻礙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
從技術角度來看,禁止中國汽車軟硬件的計劃也難以執行。一家涵蓋主要汽車制造商的行業組織表示,汽車軟硬件系統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程序檢驗,包括試制工程、測試和驗證,因此很難輕易更換系統及零部件、轉向其他供應商。
盡管華盛頓方面一直表示其尋求與中國競爭而非沖突,但其針對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行動卻與此相悖。美國政客持續扭曲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規則,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這種做法無助于其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如果華盛頓真心希望為中美關系“設置護欄”,就必須停止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打壓。
#中美貿易# #中國新能源汽車# #美國商務部禁令# #電動汽車關稅# #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