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7日消息,龍門石窟,這座被譽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的文化遺產,近日再次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媒體的目光。隨著國內文化旅游的持續升溫,洛陽的龍門石窟成為了旅游界的熱門景點,游客數量不斷攀升。以今年元旦為例,短短三天假期就接待了約9.63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了221%,顯示出其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龍門石窟的開鑿歷史可追溯至北魏時期,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和北宋,斷斷續續營造了400余年之久。如今,這里現存編號窟龕2345個,造像近11萬尊,碑刻題記2890余塊,佛塔近80座。其佛教藝術不僅形成了北魏的“中原風格”和唐代的“大唐風范”,更對當時中國乃至域外的佛教雕塑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佛教造像藝術的中國化也在此最終完成。
據ITBEAR了解,龍門石窟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游客,還在科技賦能下讓文物“活”了起來。在龍門石窟萬佛洞前室南壁,游客只需用手機掃描一尊殘損的觀世音造像,便能立刻在手機上看到一尊光彩奪目的虛擬復原造像。這是國內首件通過數字技術虛擬復原的石質造像,展現了科技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完美結合。
龍門石窟研究院以20世紀初的照片為依據,結合學術研究和三維數字化技術、顏色檢測分析技術等手段,對雕像進行了造型和色彩的虛擬復原。此外,研究院還加大了對院藏文物和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力度,通過數字博物館和網絡進行遠端傳播和展示,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龍門石窟的魅力。
對于不能移動的珍貴文物,龍門石窟研究院還通過數據建模和3D打印技術進行展覽和研究。比如對3D打印產品進行彩繪上色,復原北魏和唐代造像的風貌,為學術研究和公眾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
龍門石窟研究院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充分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并講好“龍門故事”。為此,研究院還推出了普及性文化讀本、錄制了線上“云上龍門”直播,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研學夏令營活動等,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喜歡并研究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這座歷經1500多個春秋的文化瑰寶,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還在科技的助力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它將繼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學者,共同探尋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