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9日消息,近年來,債券指數化產品逐漸走進投資者的視野,成為市場的新寵。據統計,當前已有5只債券型ETF規模突破110億元大關,而債券型ETF的總體規模更是超過了1300億元。業內專家指出,在權益資產收益表現不佳的背景下,伴隨著無風險收益率的持續下行,債券型ETF憑借其交易靈活性和波段操作潛力,為投資者提供了增厚收益的新途徑,因此備受青睞。
債券型ETF的市場規模不斷攀升,創新紀錄。目前市場上共有20只債券型ETF,全面覆蓋了包括利率債ETF、信用債ETF以及可轉債ETF在內的主要債券資產類型。根據Choice數據,截至8月14日,債券型ETF的總規模已達1334.53億元,相較于去年底,實現了超過530億元的顯著增長。
據ITBEAR了解,今年以來,債券型ETF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截至8月14日,凈申購額累計達到518.34億元。而在2023年底,債券型ETF的總規模僅為801.62億元。隨著資金的不斷涌入,債券型ETF規模在今年5月底首次突破千億元,并在短短兩個多月后,進一步突破1300億元大關。
從具體產品來看,截至8月14日,海富通中證短融ETF以312.81億元的規模,成為當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債券型ETF。緊隨其后的是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規模為291.49億元,以及博時可轉債ETF,規模為165.21億元。此外,平安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和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的規模也均超過了110億元。
分析上述規模領先的債券型ETF的凈申購情況,可以發現,截至8月14日,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的凈申購額達到212.18億元,博時可轉債ETF的凈申購額為108.21億元。同時,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的凈申購額超過80億元,海富通中證短融ETF的凈申購額超過60億元,平安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的凈申購額也超過了50億元。
債券型ETF憑借其多重交易優勢,逐漸嶄露頭角。其低費率、持倉透明度高以及交易便利的特點,使其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以海富通中證短融ETF為例,8月12日該ETF的成交額高達146億元,成為當日成交額最大的ETF,而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的成交額也達到了86.05億元。
國盛證券分析師張明明指出,債券型ETF受到投資者熱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債券型ETF在交易所上市后可隨時買賣,實行“T+0”交易制度,相較于場外基金,買賣效率更高;二是債券型ETF持倉透明度高,基金管理人每天披露底層持倉情況;三是債券型ETF能實現減稅效果。
平安證券分析師郭子睿表示:“ETF在交易領域的突出優勢,使其成為投資者進行久期管理的優選工具。在當前信用債供需嚴重失衡、利率趨勢性下行的環境下,久期策略成為勝率最高的投資方式之一。ETF產品的T+0規則以及較高的流動性為投資者快速實施和調整策略提供了便利。”
展望未來,債券型ETF的發展空間廣闊。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是債券型ETF的主要買入力量。華寶證券發布的《ETF投資者圖鑒2024》顯示,債券型ETF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持有,個人投資者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在場內貨幣型ETF的替代效應以及債市良好表現的共同作用下,機構投資者正在大幅增配債券型ETF。
借鑒美國市場債券型ETF的發展經驗,可以發現其投資者結構更為多元,涵蓋了投資顧問、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養老金、境外機構等。華寶證券分析師孫書娜建議,應進一步拓展債券型ETF的投資渠道,將其納入基金投顧業務范圍,并吸引境外資金作為現有投資者結構的補充,同時將其納入互聯互通、互掛互認列表,以提升國內債券型ETF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