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4日消息,在智能汽車領域,激光雷達與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爭議持續發酵,尤其隨著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向15萬元級別車型的普及,這一爭議愈發激烈。
近年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激光雷達在智能汽車上的應用逐漸增多。然而,成本控制成為這一技術普及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價格敏感的15萬元級別車型中,激光雷達往往成為首個被“開刀”的傳感器。
據ITBEAR了解,盡管已有車企提出了去除激光雷達的計劃,但當前國內城區智能駕駛功能的實現仍高度依賴激光雷達。這一技術的保留與否,本質上成為了體驗與成本之間的權衡。純視覺技術路線盡管有其優勢,但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局限性,使得激光雷達在現階段仍難以被完全舍棄。
激光雷達之所以難以被替代,主要源于其在復雜城區環境中的獨特作用。在光線變化復雜、需要檢測識別的對象急劇增加的情況下,激光雷達能夠提供不受環境影響的物體形狀、空間和速度信息,顯著提升感知系統的全面性和穩定性。
從技術實現角度看,特斯拉等純視覺路線的堅定支持者,在數據、算力和算法上的巨大投入,為其純視覺技術的成功提供了基礎。然而,國內車企在這方面難以望其項背,激光雷達因此成為提升智能駕駛技術水平的“拐杖”,為國內車企在數據、算力和算法上的短板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技術因素,激光雷達的上車還出于多方面的考慮。隨著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和可靠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在高階智能駕駛車型中搭載激光雷達。例如,埃安推出的霸王龍激光雷達版售價僅16.98萬元起,將激光雷達技術的應用門檻進一步降低。
激光雷達在智能駕駛中的角色不僅限于技術提升,還承擔著安全冗余的重要任務。如同汽車中的“安全氣囊”,激光雷達能夠為智能駕駛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這一觀點在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的發展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激光雷達在提升剎停速度和降低誤報率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
盡管純視覺技術路線不斷受到推崇,但其在特定環境下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特斯拉Autopilot在夜晚和光線不佳的環境中,或面對從未訓練過的障礙物時,純視覺方案可能出現紕漏。因此,出于安全考慮,激光雷達在短期內仍將是車企營銷的重要賣點。
在高階智能駕駛技術普及的過程中,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當前,過于激進的技術路線可能對這一進程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為用戶考慮的安全體驗比單純的技術展示更為重要。埃安等車企選擇不計成本地搭載激光雷達,正是出于這一考慮,致力于提供既體驗良好又安全的高階智能駕駛技術。
總之,激光雷達與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爭議將持續存在,但隨著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成本控制的需求,激光雷達在國內市場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激光雷達將成為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激光雷達# #純視覺技術# #高階智能駕駛# #成本控制# #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