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6日消息,隨著五輪存款利率的下調,居民的低風險偏好資金正加速流向銀行理財產品。這一趨勢在最新數據中得到了明顯體現。
根據業內匯總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末,11家主要銀行理財公司(涵蓋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行理財公司,以及招銀、信銀、興銀、光大、浦發和平安六家股份行理財公司)的存續產品規模總計達到19.39萬億元,相較于6月末增長了約1.18萬億元。這一單月激增的規模背后,是銀行存款利率的持續下降。
目前,18家大中型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已普遍降至0.15%,而絕大部分中長期存款(三年期、五年期)的利率也已告別“2%及以上”的時代;農商行和村鎮銀行以往用于高息攬儲的“3%及以上”的利率更是難覓蹤影。據ITBEAR了解,這種存款利率的下調,使得低風險偏好資金更加傾向于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增長不僅體現在總量的提升上,還體現在個別機構的快速擴張上。特別是國有行理財公司的回流速度相對快于股份行理財公司,其中工銀理財、農銀理財、浦銀理財、中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等機構單月增速顯著,增幅在7%至11%之間,增長規模均超過了1000億元;工銀理財和農銀理財的單月增幅更是超過了1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下半年后,理財公司“2萬億俱樂部”的成員有望繼續增加。其中,信銀理財、工銀理財7月末的規模已超過1.9萬億元,即將突破2萬億的關口。農銀理財和中銀理財的規模也即將接近1.9萬億,與前者差距正在縮小,有望迎頭趕上。而此前已率先突破2萬億的行業第一招銀理財、行業第二興銀理財,在7月的增速則有所放緩。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固收類產品成為大部分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首選配置。據獨家數據測算,上述11家主要理財公司7月的固收類產品合計增長了1.12萬億元,增幅約7.2%,是產品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同時,各家理財公司也在積極給固收產品貼上“低波”標簽,以實現凈值低波動,這往往需要從底層持倉上配置低波動資產,如存款和同業存單等。
除了“低波”標簽的產品增加外,銀行理財貨架還呈現出另外兩大特點:一是以貨幣市場工具等資產打底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進一步下探。據數據對比,7月份現金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為1.80%,較去年12月末的平均年化收益率2.30%已下降50個基點(bp)。二是包含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如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其占比仍在進一步下降,但積極信號也在浮現。例如,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和農銀理財的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較年初有較大增幅,其中招銀、光大較年初增長超過100億元。
存款利率的下調,使得存款產品與理財產品的收益差距進一步拉大。在回撤減少的同時,這增加了對低風險偏好資金的吸引力。據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低波理財產品近3個月和近6個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了3.58%和3.87%。
多家機構認為,盡管近期債市有所波動,但對理財產品的贖回風險影響有限。根據數據,上周截至8月11日,理財規模為29.77萬億元,較前一周增加了2752億元,其中固收類理財規模增加了2245億元。同時,根據二級市場交易數據,理財也尚未出現大量賣債現象。
整體來看,國內宏觀基本面的變化不大,且當前外部金融市場的波動以及對海外經濟增長的擔憂,反而有利于國內貨幣政策維持友好,從而支持債市向好。債券市場供需也未發生逆轉,金融機構對債券的配置需求依然強烈。在基本面和市場供需無大的變化條件下,部分金融機構的交易行為和債券久期調整到位后,債市將逐漸企穩或恢復性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