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5日消息,隨著IPO市場節奏的收緊,部分原本尋求IPO的企業開始轉變策略,紛紛探索并購路徑,以期通過曲線方式實現上市目標。這一趨勢在當前的資本市場中逐漸顯現。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7家上市公司首次對外披露了收購擬IPO企業控制權的計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7家被收購的擬IPO企業中,有6家公司主動撤回了IPO申請,另有1家公司則因批文失效而未能成功上市。這一現象反映出,在IPO道路受阻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方式來實現資本化。
據ITBEAR了解,在IPO審核趨嚴和監管層支持并購重組的政策背景下,擬IPO企業轉向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案例有望迎來新的高峰。這一趨勢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上市路徑選擇,也進一步活躍了并購重組市場。
以通威股份為例,該公司近期宣布擬通過增資和協議收購的方式,收購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權,交易對價不超過50億元。若交易完成,潤陽股份將成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潤陽股份作為一家在高效太陽能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具有顯著實力的企業,此次選擇被通威股份收購,無疑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潤陽股份并非個例,今年7月,永達股份也宣布計劃收購江蘇金源高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金源裝備在多次嘗試IPO未果后,最終選擇了被上市公司并購的路徑。這些案例表明,在IPO節奏放緩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來實現資本化。
資深投行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并購同業公司是常見的市場行為。在IPO節奏放緩和并購重組政策利好的雙重作用下,擬IPO企業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案例有望進一步增加。這一趨勢不僅有助于企業實現資本化目標,也有助于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從今年的并購案例來看,上市公司收購擬上市公司的股權主要出于產業協同的目的。例如,硅寶科技已完成對江蘇嘉好熱熔膠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旨在進一步完善公司產業布局和拓展業務領域。然而,并非所有并購都能如愿以償,如登云股份擬并購速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計劃就以失敗告終,顯示出跨界并購面臨的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并購重組交易日趨理性,產業邏輯特征日漸明顯。上市公司基于產業發展的邏輯進行并購,有利于做大做強主業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他們也提醒企業在并購過程中要注意風險管理、資源整合以及市場擴張的有序推進。
總體而言,在IPO節奏收緊和并購重組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擬IPO企業轉向被上市公司收購的趨勢日益明顯。這一趨勢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上市路徑選擇,也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