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8日消息,近日,中國免稅市場迎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據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的通知》,現有19家市內免稅店將統一接受政策管理,同時,還將在廣州、成都等8個城市各自新設一家市內免稅店。這一系列舉措旨在提振出入境免稅市場,進一步拉動國內消費。
根據《通知》,由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的6家市內免稅店,包括北京、上海、青島、大連、廈門、三亞等地,將自《通知》施行之日起適用《市內免稅店管理暫行辦法》。與此同時,由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經營的12家外匯商品免稅店,以及現由中國港中旅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經營的哈爾濱外匯商品免稅店,也需在《通知》施行后的3個月內轉型為市內免稅店,并通過海關驗收后開始營業。《通知》明確,外匯商品免稅店將不再設立,該政策自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我國現有的19家市內免稅店即將迎來統一的管理政策。
據ITBEAR了解,當前我國的市內免稅店主要分為兩類:針對中國籍旅客的外匯商品免稅店和主要針對外籍人士的離境市內免稅店。根據新的《辦法》,市內免稅店的目標客群將擴大為持出入境有效證件,即將于60日(含)內搭乘航空運輸工具或國際郵輪出境的旅客,包括中國籍旅客。除了外匯商品免稅店的轉型,還將在廣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漢、西安、長沙和福州等8個城市各新設一家市內免稅店。業內人士指出,與韓國成功的市內免稅市場模式相比,我國的市內免稅市場仍有巨大潛力可挖。新政的實施無疑將為市內免稅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進一步提振消費。
在免稅商品的經營范圍方面,《辦法》規定,市內免稅店主要銷售食品、服裝服飾、箱包、鞋帽等便于攜帶的消費品。同時,鼓勵市內免稅店銷售國貨“潮品”,將具有自主品牌、有助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產品納入經營范圍。這一政策不僅有利于入境游的發展,還通過外籍旅客將國貨帶回他們的國家,從而促進國有品牌的“出海”。
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全國口岸出入境人員達到3.41億人次,同比增長62.34%。在出入境市場持續恢復的背景下,免稅消費市場也需要利好政策的支持。資深旅游專家王興斌認為,此次新政逐步放開了中國免稅市場,讓外籍游客在中國國內,特別是在大城市旅游時,能夠更方便地在市內購買免稅商品。然而,中國免稅市場的全面放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新政的效果如何,還需業內持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