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6日消息,在8月13日,一場聚焦于間接采購管理的在線直播活動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世界500強企業集團間接采購負責人的關注。本次活動的主講人何月銀,憑借其豐富的實戰經驗,全面而深入地分享了間采的特性、所面臨的挑戰、有效策略以及流程體系的構建,并與線上的多位參與者展開了深入的互動與交流。
間接采購的核心關注點是什么?其組織架構應該如何搭建?間采品類的管理策略又是什么?針對這些關鍵問題,何月銀從服務對象、品類復雜性、需求計劃性、管理手段、管理重點、供應關系以及從業人員要求等多個維度,通過與直接采購的對比分析,總結了間采的七大特性:品類繁多、涉及部門多、供應商眾多、金額龐大、專業度較低、透明度不足以及滿意度不高,她將其概括為“四多三低”。
據ITBEAR了解,何月銀強調,若采購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或需要退換貨,這并非僅僅是質量管理的問題,而是整個組織流程的責權劃分出現了問題。她提出了“管理金三角”的概念,即權利、責任、利益三者需明確界定并相互作用。在這一管理模式下,她提倡以品類為主線,實行每個品類端到端的閉環管理,避免將尋源、下單、定價等環節進行橫向切分。
面對間采內部連接各需求部門、外部對接龐大供應商群體的復雜性,何月銀指出,需明確需求,并在體系流程中要求需用部門不僅提供物資的名稱、數量等基本信息,還需詳細說明每次采購的目的、涉及部門的分工、品類技術方案的編寫以及是否有特殊要求等。
相較于直接采購,間采的需求更加復雜多變,何月銀將其特點總結為“三性一急”:隨意性、不清晰性、不確定性以及緊急性。她表示,需求是問題的根源,如果需求不明確,采購部門的效率越高,可能犯的錯誤就越大。因此,她提倡對需求進行分類管理,如備件MRO、固定資產和服務類等,并進行歸一化處理。
在供應商管理方面,何月銀認為最基礎的工作是為每一家供應商打上兩大標簽:供應商能提供什么商品,以及針對哪些對象(如集團部門、地理區域等)。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她將整個間采管理方法精煉成一首詩,強調了品類為主線、內外連接、流程管理、部門組織定權限、供應商準入與考核等關鍵要素。
此外,何月銀還詳細闡述了定價策略、供應商考核方式等間采管理的多個關鍵問題,并在互動環節與多位參會人員進行了深入的問答。
綜上所述,何月銀的分享不僅為間接采購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理論指導,還結合實際操作案例,為參會者帶來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與策略建議,對于提升企業間采管理水平、優化采購流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