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4日消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邁出重要一步,多地政府招商策略迎來重大調整!
近期,一則關于多地政府紛紛裁撤招商團隊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變化的背后,是最新施行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據ITBEAR了解,該《條例》第一條明確指出,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意味著,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停止招商“內卷化”,并消除地方壁壘。
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開始裁撤招商團隊,轉而組建招商公司等,使招商引資更加市場化運作。未來,地方政府在招商時將更多地依賴優質的營商環境,而非短期的優惠政策。營商環境的建設是一個長期且細致的過程,需要持續的努力,無法一蹴而就。
自8月1日起,國務院發布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實施,明確規定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或財政獎勵,也不得在要素獲取、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給予優惠。簡而言之,過去那種依賴稅收優惠和財政獎勵的招商模式已不再適用,各地必須采用更加市場化和公平的原則進行招商。
“內卷式”招商容易導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阻礙了勞動力和資金的正常流動,不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哪些城市將因此受益呢?那些營商環境良好且財政留存比例較低的城市將更具優勢,因為稅收優惠不再是關鍵,城市營商環境和產業鏈配套成為重點。盡管有人認為這一政策對中小城市不利,但實際上,中小城市的成本優勢依然明顯,企業完全可以將制造環節放在成本更低的地方。
與此同時,多地紛紛傳出裁撤招商部門的消息。有報道稱,山東、江蘇、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裁撤地方招商部門,取消基層招商指標,探索建立新的招商引資模式,如招商公司等。
此外,國務院近期發布的重磅文件還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為公司上市提供獎勵,中介機構的收費也不得與公司IPO的結果掛鉤。這意味著,以往高達數百萬元甚至數千萬元的地方政府IPO獎勵將取消。
稅收優惠式招商引資模式在過去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吸引外資、引進項目等方面。然而,這種模式也導致了同質化競爭和惡性競爭。例如,一些地方為了吸引企業,不惜拼土地、拼稅收,造成了產業結構的同質化,缺乏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同時,各地偏重招引“大項目”和“大企業”,忽略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導致產業集群和生態效應的不充分。
在稅收優惠難以為繼的背景下,“資本招商”和“股權招商”或將成為新的招商模式。政府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直接對有潛力的企業和項目進行資金注入,實現精準招商。同時,政府還可以成為企業的股東,與企業共擔風險、共同成長。這種模式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從提供稅收優惠的“房東”轉變為參與企業成長的“股東”。目前,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已經紛紛設立大規模的產業投資基金,聚焦特定產業領域,實施資本招商戰略。
例如,去年年初,廣州設立了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和500億元的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重點投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重要產業領域。今年7月份,廣州又推出了“低空經濟20條”,并發布了100億元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無論是叫停“內卷式”招商,還是取消地方IPO獎勵,都是為了營造更加公平、市場化的營商環境。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促進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
中央給地方“分錢”,這兩類城市將有大利好
《悟空》產自哪里?誰是中國游戲產業第一城?
上半年經濟,哪些城市是真的強?
剛剛,世界500強發榜!杭州追平深圳,廣州6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