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8日消息,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日益發展,各大車企紛紛加入智駕開發熱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然而,對于車主而言,智駕技術的真實水平與車企宣傳之間似乎存在不小的差距,讓人眼花繚亂。
據ITBEAR了解,盡管一些車企宣稱其智駕技術已達到L2.99級別,但實際上,大多數智能駕駛系統仍停留在L2級別,即輔助駕駛階段,遠未達到完全自動駕駛的水平。這種宣傳與實際不符的情況,讓不少車主對智駕技術產生了過高的期望,甚至將輔助駕駛誤認為是智能駕駛,從而在使用過程中引發安全隱患。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車企為了營造智能駕駛技術先進的假象,竟然在試駕路線上定制化智駕系統。這種做法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可能導致車主在實際使用中發現智駕系統與試駕體驗大相徑庭,從而引發對車企的信任危機。
此外,現行法律法規對于智能駕駛引發的車禍責任認定尚存在模糊地帶。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時,主要責任在車主一方。然而,在智能駕駛系統使用過程中,車主是否仍需保持警醒并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控制權,這一問題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明確解答。
因此,車主在使用智能駕駛系統時務必保持謹慎態度。同時,車企也應加強自律,避免過度宣傳和誤導消費者。只有在技術真正成熟且法律法規完善的前提下,智能駕駛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車主,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
#智能駕駛# #車企宣傳# #L2級別# #試駕路線定制化# #法律法規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