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3日消息,人民網記者 李彤 王紹紹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人民網啟動了“改革為了人民——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報道”調研活動。此次調研活動圍繞國資央企的責任擔當、民營企業做優做強、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三大主題展開,旨在全面展示民營經濟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據ITBEAR了解,在四川綿陽新希望六和的工廠中,盡管細雨綿綿,工人們依然堅守崗位,熱火朝天地忙碌著。面對記者的提問“下雨了也不停工嗎?”,一線工人堅定地回答:“生產不能停,飼料供應不能斷,我們這一環節如果停工,就無法給上游結款,也無法給下游企業交貨。”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要“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金融服務作為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其以金融為“線”,串起產業供應鏈的發展,但仍需進一步發力以擴鏈脫核。
在當前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借助核心企業的信用,為上下游企業融通資金,優化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資金流。這一模式對于固鏈補鏈強鏈、金融活水滴灌中小微企業具有積極意義。眉山市三益農牧有限公司的薛月姣表示,通過供應鏈融資,借助鏈主企業在銀行的良好資信,他們獲得了供應鏈融資,加快了應收賬款周轉速度,降低了融資成本。
中信銀行成都分行行長助理李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供應鏈金融的產品和服務不僅需要流程和技術層面的改造,還需要金融機構從全局高度和前瞻性的視角對產業鏈、供應鏈進行整體診脈,對更深層次的業務邏輯進行剖析和重構。
業內專家指出,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緩解融資約束和供應鏈失衡問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面臨的供應鏈中斷風險,提升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參與度。我國作為全球最大且增長最快的供應鏈金融市場之一,各大銀行正發力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然而,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痛點。四川綿陽文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任志軍表示,雖然他們獲得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資金使用成本有所降低,但由于養殖業的特殊性,每月至少需要150萬元的流動資金來維持運營,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影響了其展業速度。
新希望六和通過與銀行合作,將自身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輻射到了上下游企業,以交易授信替代傳統的抵押授信。然而,新希望六和資金部負責人雷洪俊表示,這一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到了產業上下游幫助,但占用了新希望六和的貸款信用額度。他關注的話題是,如何脫核向“信”,以核心企業擔保替代企業授信交易。
在瀘州調研中,瀘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的伍霞表示,部分鏈主企業不愿提供相關憑證,更擔心上下游企業的信貸糾紛影響其自身發展,“怕麻煩”的心態讓產業鏈上的企業難獲得供應鏈金融的服務。
面對民營企業對金融服務的新需求,中信銀行成都分行行長助理李一認為,供應鏈脫核是個很好的解法。脫核并不是要脫離核心企業,而是要依托供應鏈上產生的各種交易數據、物流和信息流等作為放款或風險評估的依據。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建設一個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的生態。
成都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梁其洲表示,隨著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的落地,地方金融監管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他們將進一步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建立對民營企業敢貸、愿貸的長效機制,創新金融產品、搭建服務平臺、營造公平可得的金融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拓寬融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