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最新發布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即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其業績表現略顯平淡。本季度,阿里巴巴總營收達到2432.36億元,同比增長4%;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06.91億元,同比下降9%。而在2023年第二季度,這兩項數據分別實現了14%和48%的同比增長。
據ITBEAR了解,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解釋,凈利潤的下滑主要源于經營利潤的減少以及投資減值的增加,這部分下滑被其所持股權投資的市值變動所部分抵消。
目前,阿里巴巴的業務涵蓋了淘天、云智能、國際數字商業、菜鳥、本地生活、大文娛以及其他七大板塊。其中,淘天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營收支柱,貢獻了近47%的收入。而在增速方面,國際數字商業板塊表現最為搶眼,達到了32%。
在盈利層面,淘天、云智能、菜鳥均實現了經調整EBITA盈利,而國際數字商業、本地生活、其他板塊則仍處于虧損狀態,大文娛本季度則由盈轉虧。
盡管本季度涵蓋了618大促周期,但淘天集團的營收和經調整EBITA均同比減少了1%。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淘天目前的重點是提升用戶的購買體驗,從而推動用戶購買頻次和GMV的增長。
本季度,淘天的GMV繼續保持穩定增長,88VIP會員人數同比實現了雙位數增長,超過了4200萬。然而,GMV和客戶管理收入的增速存在不匹配的情況,表明淘天集團在商業化變現方面仍面臨挑戰。
吳泳銘指出,隨著市場份額的初步穩定,公司從本季度開始將加速提高變現率和商業化措施的項目進展。其中,淘寶計劃從9月1日開始向商家收取基礎軟件服務費,這一新政策有望為阿里巴巴全年帶來高達百億的新增收入。
在國際業務方面,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營收增速最快,但虧損也最多。與去年同期相比,其經調整EBITA虧損擴大了近8倍。這主要是由于對速賣通和Trendyol跨境業務的投入增加所致。
電商業務之外,阿里的另一核心業務云智能本季度也實現了穩健增長。其營收同比增長6%至265.49億元,經調整EBITDA盈利23.37億元,同比增長了155%。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產品結構的改善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阿里巴巴將釘釘業務的業績從云智能集團重新分類至“所有其他”板塊,旨在為釘釘提供更多的自主權以促進創新和增強競爭力。
在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FO徐宏表示,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淘寶、天貓、云業務以及國際數字商業,其他部分業務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不過,這些業務未來將持續提高效率、加速變現,預計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大幅減少虧損,實現收支平衡,并在未來帶來規模化的業務變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