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6日消息,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日益火熱,美國新興電動汽車企業Rivian為迎頭趕上行業領頭羊特斯拉,近日采取了一項大膽舉措:購買并拆解了中國市場上熱銷的電動汽車,以期通過學習其制造技術來提升自身水平。然而,拆解結果卻令Rivian感到震驚與絕望。
據悉,這款中國熱銷車型若在美國本土采購所有配件進行生產,成本竟高達50萬人民幣,而其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卻僅為20多萬。這一巨大反差凸顯了美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鏈方面的嚴重缺失。
據ITBEAR了解,特斯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完善的汽車產業鏈。自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以來,其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產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從而使得特斯拉的熱銷車型能夠在全球市場與寶馬、奔馳等傳統豪車品牌展開競爭。特斯拉的股價也因此一路飆升,其創始人馬斯克更是憑借這一波發展浪潮成為了全球首富。
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鏈方面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動力電池領域——全球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有六家位于中國,其中前兩名更是被中國企業牢牢占據。此外,中國在金屬材料、汽車配件以及高效物流等方面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中國成為了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樞紐。
與特斯拉相比,Rivian顯然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盡管美國擁有福特、通用等老牌燃油汽車企業以及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領軍企業,但在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構建和成本控制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Rivian若想實現對特斯拉的超越,或許需要效仿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策略。然而,這一舉措又可能受到美國高額進口關稅的制約。與此同時,其競爭對手特斯拉已在中國建立了龐大規模的工廠,這無疑讓Rivian的處境更加尷尬。
面對如此困境,Rivian的未來之路充滿了迷茫與挑戰。而這一切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領域的強大實力和不可替代地位。
#電動汽車# #特斯拉# #Rivian# #中國產業鏈# #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