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論壇在北京順利舉行。論壇圍繞“推動產業鏈出海”、“推進更高水平全球化發展”以及“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路江涌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他提出企業全球化會經歷“探索-突破-扎根-分形”四個階段。
TCL作為全球化的先行者,其海外制造基地遍布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實現了在全球各大區域的本土化制造布局。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論壇上分享了TCL的全球化歷程,他提到,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盡管初期面臨連續18個月的虧損,但最終還是成功扎根,并在越南建立了完善的產業體系。
2004年,TCL嘗試進入“突破”階段,并購了湯姆遜彩電業務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成功進入歐美主流市場。然而,這一過程中也遭遇了挫折,主要原因是TCL內部尚未準備好從一個中國企業轉變為全球企業。為此,TCL著重培養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能力,通過在全球建立多個制造中心和經營中心,形成區域化的經營體系來支撐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目前,TCL擁有13萬名員工,46個研發中心和38個制造基地,業務遍及全球160個國家。過去五年,TCL的海外營收從590億元增長到1253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7.6%。同時,TCL還積極推進B端產業出海,近期與沙特簽約投建光伏晶體晶片項目。
李東生結合TCL的實踐經驗,為企業全球化提出了四條轉型建議:從產品貿易到共建工業能力,推動海外本土化建設;從中國產業鏈鏈主到海外區域鏈鏈主;從全球產品制造到全球品牌經營;從兼并收購到自主成長。
在談及中國制造業如何推進更高水平的全球化時,李東生強調,中國企業要敢于走出去,在海外投入資源,并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重構。他認為,在第五次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應建立起全球競爭力,改變經營戰略,從產品貿易到在海外主要國家市場建立起產業鏈能力。
李東生還指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能力根植于中國,中國企業應以中國能力為核心向全球延伸。他鼓勵企業在走出去時,要拿出最好的技術和產業能力,與國外的跨國公司進行競爭,并在全球建立起中國品牌的競爭優勢。
通過論壇的深入討論和分享,可以看出,企業全球化的能力建設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企業在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不斷適應和學習。TCL的全球化歷程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