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臉、飛天、跳舞……開會竟然有如此特殊的體驗?這是網易伏羲沉浸式活動系統“瑤臺”的首秀。
8月23日—26日,第十六屆國際生物礦化研討會在“瑤臺”中舉辦,國內外共有300位學者參會,包括生物礦化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軍者Steve Weiner(以色列魏茲曼研究所)、Peter Fratzl(德國馬普所),還有俞書宏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唐睿康教授(浙江大學)等眾多國際頂尖專家。
據了解,這并不是網易伏羲第一次推動國際級學術會議在虛擬場景里舉辦。去年,第二國際分布式人工智能學術會議就在《逆水寒》中舉行。但相比之前,此次網易伏羲發布的沉浸式活動系統“瑤臺”,不僅在功能上進行了升級,增加了虛擬會議的真實感和沉浸感,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一鍵就能參會。
AI智能捏臉、表情實時遷移,沉浸感堪比現實會議
國際學術會議為何要在虛擬世界中舉辦?會議承辦方浙江大學和浙江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國際生物礦化研討會第二次由中國舉辦,有100多位的海外學者參會,但因為疫情原因只能搬到線上來舉辦。
(原本定于杭州舉辦的會議,被搬到了古色古香的虛擬世界中)
而這類學術會議持續時間長,并且需要用墻板等進行實時地展示交流,如果僅用傳統的視頻會議系統召開,不僅枯燥無味,參會者容易疲勞,更會受限于展示方式,影響學術交流的效率與質量。所以,大會主辦方希望找到一個真實感、沉浸感、互動性更強的線上會議場景,彌補大家不能來到現場的遺憾,而網易伏羲的“瑤臺”沉浸式活動系統,恰好滿足了需求。
(參會者就墻板內容進行討論)
區別于傳統視頻會議的單一呈現方式,“瑤臺”系統支持按照需求設置多種風格的活動場地,并且能高精度復刻真實的會議場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加真實性和參與感,參會者還能上傳照片打造專屬虛擬形象。這主要是依托于網易伏羲行業首創的AI智能捏臉技術。
該技術可根據用戶上傳照片快速生成游戲捏臉參數,高度還原玩家面部特征,如發型、膚色、五官。與此同時,虛擬人的表情、動作會實時隨著真實表情、動作的改變而改變,讓所有參會者仿佛置身于現實會議中,直觀感受對談方的喜怒哀樂。這項技術此前已服務于《永劫無間》《逆水寒》《天諭》等多款游戲和應用。
(AI智能捏臉和表情實時遷移)
據了解,除了增強趣味性,緩解開會的疲勞感,此次“瑤臺”系統進一步升級了會務功能,不僅同步實現了PPT嵌入式播放、文字和語音聊天、多個分會場自由切換等數十項會議功能,而且為了滿足了會議社交需求,無需加群,虛擬人見面就能開啟群聊。
(走近就能直接開啟群聊)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國際會議交流需求,“瑤臺”系統還內嵌了網易有道的實時翻譯功能,學者在這里實現了無障礙語言交流。這種特殊的會議體驗也獲得了參會者的廣泛好評,有外國學者稱贊說,“中國的技術創新真的太令人刮目相看了!疫情后,我參加了很多次的線上國際會議,這次的最新奇、最有趣!”
(網易有道提供的實時翻譯功能)
低門檻多場景,助力“AI+會議”爆發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線下會議線上化成為趨勢。IDC最新發布的《2020年IDC中國視頻會議與協作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0全年,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達到9.5億美元(約合65.2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較同比上漲18.9%。同時,IDC預測,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在2024年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云會議市場占比將近40%。
但是,隨著視頻會議廣泛應用,溝通不同步、效率低,參會者容易出現精神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亟需更具有現場感、儀式感、沉浸感的線上會議系統。
因此,網易伏羲瞄準痛點,正式發布沉浸式會議系統“瑤臺”。據介紹,使用“瑤臺”,用戶只要通過瀏覽器登陸網址,輸入參會碼,就能便捷地進入活動現場,免去下載客戶端、注冊等一系列繁瑣的步驟。會議舉辦方也可以方便地從后臺自主管理會議,進行會議數據分析。
(瑤臺登錄界面,輸入參會碼一鍵登陸)
目前“瑤臺”可應用于國際學術會議、簽約儀式、線上展會、招聘會、新產品發布會、品牌推介會、公司年會、頒獎儀式、圓桌會議等眾多場景,最多能同時容納500人參會。
高需求、多場景、低門檻的應用將推動“瑤臺”的加速爆發,很多“AI+會議”的玩法創新也在持續進化中。下一步,網易伏羲將把AI技術,進一步融入到沉浸式會議系統中,實現虛擬社群、虛擬接待、VR虛擬現實等功能。